
(1).道教的青色旗旛。 唐 陳子昂 《送中嶽二三真人序》:“實欲執青節,從白蜺,陪飲 崑崙 之庭,觀化 玄元 之府。” 唐 張籍 《靈都觀李道士》詩:“幾回遊 閬苑 ,青節亦隨身。”
(2).指竹子。 唐 李峤 《竹》詩:“白花搖鳳彩,青節動龍文。” 南唐 陳陶 《竹》詩之一:“一峯曉似朝仙處,青節森森倚絳雲。” 宋 王安石 《石竹花》詩之一:“種玉亂抽青節瘦,刻繒輕染絳花圓。”
“青節”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理解:
一、道教與文學意象
道教青色旗幡
指道教儀式中使用的青色旗幟,多見于唐代詩文。例如:
竹子的别稱
因竹枝青翠、竹節分明,古人常以“青節”代指竹。如:
二、成語中的道德指向
作為成語時,“青節”強調青年時期的品德修養,由“青年”與“節操”組合而成,指年輕時需保持自律、自強的精神風貌。該用法多見于現代漢語詞典類釋義。
三、使用注意
需根據上下文區分具體含義:道教術語多出現于古典文獻,竹的代稱常見于詠物詩文,而道德層面的成語用法更偏向現代語言規範。若需深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唐代詩文注釋。
青節是一種表示美好、繁榮與康複的節日。拆分青節的部首為“青”和“節”,這兩個部首分别表示顔色和節日。通過這樣的組合,青節表達了一個歡樂豐收、充滿生機和希望的節日。
青節的字形中,“青”字表示了翠綠色的顔色,也代表了生命與春天的希望。而“節”字表示了時間的節氣與節日的意義。這樣的組合使得青節成為一個具有豐富寓意的詞彙。
青節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傳統節日。在古時,人們慶祝豐收與春天的到來,同樣也用“青節”來表達對繁榮和健康的祝願。這個詞彙在中華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根基,流傳至今。
在繁體字中,“青節”的寫法與簡體字類似,隻是字形略有變化。在繁體字中,“青”字另加了一個草字頭,而“節”字的字形也有所調整。然而,兩個字的基本義意和表達方式沒有發生改變。
除了“青節”外,古時也有使用“青會”、“綠節”等詞彙來表達類似的意義。這些詞彙都是以描述綠色與慶典的方式來表達豐收和生命的美好。
舉例來說,我們可以用“青節”這個詞來做一句例句:“在這個青節來臨之際,村民們齊聚一堂,共慶豐收與新生。”這句話通過青節來表示慶祝豐收和新的開始,并且展示出人們的團結和歡樂。
總結而言,青節是一種具有豐富寓意的詞彙,它表達了繁榮、康複和希望的情感。青節的字形經曆了古代漢字的發展,從古時的寫法到現代的簡繁體,都傳承了同樣的意義。在組詞方面,我們可以使用“青會”、“綠節”等詞彙來表達類似的意義。然而,無論是近義詞還是反義詞,在表達繁榮與康複的美好時都不能替代青節這一特殊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