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道教的青色旗旛。 唐 陳子昂 《送中嶽二三真人序》:“實欲執青節,從白蜺,陪飲 崑崙 之庭,觀化 玄元 之府。” 唐 張籍 《靈都觀李道士》詩:“幾回遊 閬苑 ,青節亦隨身。”
(2).指竹子。 唐 李峤 《竹》詩:“白花搖鳳彩,青節動龍文。” 南唐 陳陶 《竹》詩之一:“一峯曉似朝仙處,青節森森倚絳雲。” 宋 王安石 《石竹花》詩之一:“種玉亂抽青節瘦,刻繒輕染絳花圓。”
青節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意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植物學本義 青節最初指竹子青翠的枝節。《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為竹的代稱,形容其挺拔堅韌的形态特征。例如《說文解字注》釋"節"為"竹約",即竹竿的環狀突起部分,青色則特指新生竹竿的鮮活色澤。
二、人格化象征 在文學語境中,青節演化為高尚品格的意象符號。《全唐詩》中"虛心含青節"的表述,将竹節特征拟人化,喻指君子剛直不阿的氣節與謙遜胸懷。這種象征手法在宋代文人畫中尤為突出,常通過墨竹圖傳達士大夫的精神追求。
三、歲時文化延伸 近現代語境中,青節衍生出與青年相關的節氣内涵。《現代漢語規範詞典》記載,五四運動後"青節"作為青年節的簡稱開始見于報刊文獻,特指青年群體在社會變革中的先鋒作用,這種用法在1949年後逐漸被規範表述替代。
“青節”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理解:
一、道教與文學意象
道教青色旗幡
指道教儀式中使用的青色旗幟,多見于唐代詩文。例如:
竹子的别稱
因竹枝青翠、竹節分明,古人常以“青節”代指竹。如:
二、成語中的道德指向
作為成語時,“青節”強調青年時期的品德修養,由“青年”與“節操”組合而成,指年輕時需保持自律、自強的精神風貌。該用法多見于現代漢語詞典類釋義。
三、使用注意
需根據上下文區分具體含義:道教術語多出現于古典文獻,竹的代稱常見于詠物詩文,而道德層面的成語用法更偏向現代語言規範。若需深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唐代詩文注釋。
敗國亡家豹飾冰媒倉怳雠劫春幌詞辯獃悍打磨陀單口快闆電視頻道頂頭銀兩髶髦惡香火分敍藁稭給驿怪裡怪氣沆砀酣痛淋漓橫大橫闊候官驕愛九天采訪絶幕蘭夢蓮花腮吏鬼屢見疊出綿裡鐵妙賞命服鬧宗派遣聲绮缟器具球磨機起雲榷鹽法三墨紗布詩頌侍衛官識微見遠水遠山遙台尚鐵局同仇敵慨通詞同心共膽微粒窩窩囊囊嗚嘬相表裡香供項窩小耳朵歇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