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lations that cannot be entirely severed] 比喻表面上關系已斷,實際上仍有牽連
離了婚還不行,他們說藕斷絲不斷
“藕斷絲不斷”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及用法:
比喻表面上關系已經斷絕,但實際上仍有情感或聯繫上的牽連。常與“藕斷絲連”同義使用,強調事物或情感看似分離卻難以完全割舍的特性。
源自唐代詩人孟郊的《去婦》詩:“妾心藕中絲,雖斷猶牽連。”以藕絲難斷的物理特性,隱喻情感上的纏綿難分。
該成語通過自然現象(藕絲)映射人情世故,生動體現了中國文化中“形斷意連”的哲學思維,常見于文學創作和日常對話中,表達複雜的情感糾葛。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語境分析,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藕斷絲不斷》是一個成語,表示情侶因為各種原因而分手,但彼此之間的感情仍然很深,沒有因為分手而減少。正如藕斷之後,絲未斷,仍然可以相互連結。這個成語比喻情侶之間雖然分開了,但内心的牽挂和深情依舊。
《藕斷絲不斷》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從“艹”(草字頭)開始,分别是“艹”、“心”、“纟”、“彡”、“冫”(水冰字頭)。而整個成語共有16畫。
《藕斷絲不斷》這個成語最早見于明代馮夢龍的小說《喻世明言》,成語的原文是“藕斷絲連”,描述了兩位情侶因為貧富懸殊而分手,但感情仍然牽挂。後來逐漸演變為現在的成語“藕斷絲不斷”。在繁體字中,該成語的寫法為「藕斷絲連」。
根據古時候的寫法,《藕斷絲不斷》這個成語可以寫作“藕斷絲不斷”,在構字方面與現代寫法相同。
他們雖然分手了,但是他們的感情藕斷絲不斷。
和《藕斷絲不斷》相關的組詞有:藕絲、絲綢、斷續、斷章取義等。
和《藕斷絲不斷》意思相近的成語有“情深意重”、“情非得已”等。
和《藕斷絲不斷》意思相反的成語有“斷垣殘壁”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