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杜伯的意思、杜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杜伯的解釋

(1).虿的别名。《詩·小雅·都人士》“卷髮如蠆” 三國 吳 陸玑 疏:“蠆,一名杜伯。” 清 袁枚 《隨園隨筆·物而人名》:“蟲而人名者……蠆稱杜伯。”

(2). 周宣王 大夫,無辜被殺,死後射王于 鄗 。參見“ 杜主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杜伯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兩個主要義項,均具有曆史文化淵源:


一、周宣王時期官員(曆史人物)

釋義:

杜伯是西周宣王(公元前827年—前782年在位)時期的大夫,封于杜地(今陝西西安東南),故稱“杜伯”。據《墨子·明鬼下》記載,周宣王聽信讒言冤殺杜伯,後杜伯化為厲鬼複仇,射殺宣王于狩獵途中。此典故成為古代“冤魂報應”的典型叙事,常見于先秦文獻。

典籍出處:

  1. 《墨子·明鬼下》:

    “周宣王殺其臣杜伯而不辜……杜伯乘白馬素車,朱衣冠,執朱弓,挾朱矢,追周宣王,射之車上。”

  2. 《國語·周語上》韋昭注:

    “杜伯,周大夫。”


二、道教神靈(幽冥判官)

釋義:

在道教及民間信仰中,杜伯被神格化為地府判官,掌管生死簿冊,司職審判亡魂善惡。此形象源于其含冤而死的傳說,後經宗教演繹成為陰司神祇體系中的重要角色,常見于宋元以後的志怪小說與宗教典籍。

文獻記載:

  1. 東晉幹寶《搜神記·卷十六》:

    杜伯死後三年複仇之事,奠定其“厲鬼”形象。

  2. 明代《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将杜伯列為“地府七十二司”中的“枉死司”判官,執掌冤魂超度。


學術參考來源:

權威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杜伯”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作為虿(蠍子)的别名

  1. 基本含義
    “杜伯”是古代對虿(蠍子)的别稱。例如《詩經》中“卷髮如蠆”一句,三國學者陸玑注解“蠆,一名杜伯”,清代袁枚也提到“蟲而人名者……蠆稱杜伯”。
  2. 藥用價值
    作為中藥材,杜伯(即蠍子)具有祛風止痙、通絡止痛、解毒散結等功效,主治中風、風濕痹痛、瘡毒等症。

二、指曆史人物(周宣王時期大夫)

  1. 人物背景
    杜伯是西周宣王時期的大臣,因無辜被殺,傳說其死後化為鬼魂向周宣王複仇,最終在鄗地射殺宣王。此典故見于《墨子·明鬼》等文獻。
  2. 文化影響
    這一傳說衍生出“杜主”信仰(即杜伯被奉為神靈),并成為古代冤魂複仇的典型故事。

三、其他補充

以上内容綜合了文獻、曆史傳說及中醫藥知識,具體語境需結合使用場景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凹凸辟舉冰川運動冰糖壺盧鼻窒不淫成集電橋電子樂器蠹編兒拜附抄疙瘩湯刮陰風行己有恥黑咕嚨冬懷子奸便較炳結案觐飨汲引忘疲積直絕緣絶走據旅款狀庫帑啷當,啷當兒老己連家鋪柳信柳眼花須蠪侄魯殿盧浮宮旅币毛頭木紀牧所起茶戚促裙屐繞彎子蹂踏疏房愬告厶乙天漢提挈媞媞同樣望風希旨宛虹宛妙無漏線闆兒鮮枝銷假小使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