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腴的意思、肌腴的詳細解釋
肌腴的解釋
猶肌肉。 漢 王充 《論衡·量知》:“學士簡練於學,成熟於師,身之有益,猶穀成飯,食之生肌腴也。”
詞語分解
- 肌的解釋 肌 ī 人或動物體内附着在骨頭上或構成内髒的柔軟物質,由許多纖維組成(通稱“肌肉”):肌膚。肌理。心肌。隨意肌。 筆畫數:; 部首:月; 筆順編號:
- 腴的解釋 腴 ú 腹下的肥肉:“桀纣之君,垂腴尺餘。” 肥胖:豐腴。 土地肥沃:膏腴。腴潤。 豐裕。 筆畫數:; 部首:月;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肌腴”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ī yú,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
1.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指肌肉豐滿的狀态,形容人體或動物體肌肉發達、皮膚緊緻。部分文獻也直接将其解釋為“肌肉”本身。
- 比喻延伸:在漢代王充的《論衡·量知》中,以“穀成飯”比喻學識積累後的成果,稱“食之生肌腴也”,引申為通過學習提升自身能力或價值。
2.使用場景
- 多用于形容體格健壯、精力充沛的狀态,尤其適用于描述男性(如運動員、健身愛好者)的強健體魄。
- 古漢語中亦用于比喻學識或技能的成熟,如“學士簡練于學,成熟于師”。
3.出處與權威例證
- 古籍引用:漢代王充《論衡·量知》中首次使用該詞,強調學習對個人成長的滋養作用。
- 現代解釋:部分詞典将其歸類為形容詞,側重描述身體狀态,而非單純的生理結構。
4.辨析與擴展
- “腴”的含義:原指肥沃或豐滿(如“膏腴之地”),與“肌”結合後更強調肌肉的豐盈感。
- 與現代用詞的差異:當代中文較少使用“肌腴”,更常見“肌肉發達”“健碩”等表達,但在文學或特定語境中仍可見其古典韻味。
“肌腴”一詞兼具生理描述和抽象比喻的雙重意義,既可指肌肉的豐滿狀态,也可象征知識或能力的充實。其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既可用于贊美體魄,也可引申為對内在修養的肯定。
網絡擴展解釋二
肌腴的意思
肌腴(jī yú)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人體肌肉豐滿、有力的狀态。這個詞可以用來形容肌肉發達、結實、強壯的人體狀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肌腴由「⺼」(肉部首)和「莊」(字義莊肅的莊)共計10個筆畫組成。
來源
肌腴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衛風·氓》:「玁狁孔嘉,我燕安居。肌腴有餘,衂(nǜ)則不虞。」在這首古代詩歌中,肌腴形容了人體肌肉發達的狀态。
繁體
繁體字「肌膾」也可用來寫作「肌腴」,表示相同的意思。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中,有時會用「膾」來代替現代漢字的「腴」。例如在《莊子·齊物論》中寫作「體恤民望而不敢專,雖至于苟合猶未腴也」。
例句
他每天堅持鍛煉,練出了一身肌腴的身材。
組詞
肌腴沒有太多的常用組詞,但可以和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詞語,如「肌腴膂力」表達肌肉力量強大,「腴膂之力」表示力大無窮。
近義詞
與肌腴相近義的詞語有「膂力」、「肌肉發達」等。
反義詞
與肌腴相反義的詞語有「羸弱」、「憔悴」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