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衰頹;澆薄。《後漢書·李固傳》:“而今長吏多殺伐緻聲名者,必加遷賞;其存寬和無黨援者,輒見斥逐。是以淳厚之風不宣,彫薄之俗未革。雖繁刑重禁,何能有益?” 三國 魏 曹操 《為徐宣議陳矯下令》:“喪亂以來,風教彫薄,謗議之言,難用褒貶。”
“彫薄”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釋義
指社會風氣或道德狀态的衰敗、澆薄(即不淳厚、不敦厚)。常用來形容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現象。
分字解析
文獻例證
該詞多見于古代典籍,如:
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但在文史研究中仍用于描述傳統道德或文化式微的現象,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需注意,“彫薄”與“雕薄”為異形詞,古籍中常混用,但現代規範寫作建議用“凋薄”。
《彫薄》(diāo báo)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漢字組成。下面将逐一介紹。
《彫薄》的第一個字彫,拆分部首是彐,總筆畫數為13畫。第二個字薄,拆分部首是艸,總筆畫數為16畫。
《彫薄》這個詞的來源較為複雜。其中,《彫》為後起的字形,原本是古代字形,形狀類似于鳥的圖案,含義是飛行。而《薄》則是古代的漢字,表示紙張或者其他一些扁平的東西。
在繁體中,彫薄的寫法為:雕薄。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和現代有所不同。彫薄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為:彫飛紙。其中,“彫”字是比較常見的字,而“飛”字也表示飛行,“紙”字表示紙張的意思。
1. 雕刻藝術家在石頭上彫刻出栩栩如生的形象。
2. 這本書的裝幀非常精美,封面上雕花薄如紙一般。
彫樓、彫塑、彫刻、彫工、薄片、薄糙、薄甜、薄紙。
雕刻、雕塑、刻畫、紙張、薄膜。
厚重、豐滿、扁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