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形鶴骨的意思、松形鶴骨的詳細解釋
松形鶴骨的解釋
形容儀容清癯、軒昂。《三國演義》第三四回:“ 玄德 視其人,松形鶴骨,器宇不凡,慌忙進前施禮。”
詞語分解
- 松的解釋 松 (②松④鬆) ō 種子植物的一屬,一般為常綠喬木,脂可提取松香或松節油等。種子可榨油和食用:松針。松脂。松香。松子。 稀散,不緊密,不靠攏,與“緊”相對:捆得太松。土質松軟。蓬松。寬松。疏松。松懈
- 鶴骨的解釋 .修道者的骨相。 唐 孟郊 《石淙》詩之五:“飄飄鶴骨仙,飛動鼇背庭。” 宋 蘇轼 《壽星院寒碧軒》詩:“道人絶粒對寒碧,為問鶴骨何緣肥?”.伶仃瘦骨。 五代 齊己 《戊辰歲湘中寄鄭谷郎中》詩:
網絡擴展解釋
“松形鶴骨”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的儀容清瘦、氣質超凡,具有以下特點:
1.基本釋義
- 拼音:sōng xíng hè gǔ
- 含義:字面指身形如松樹般挺拔修長,骨骼如仙鶴般清瘦優雅,比喻人儀态清癯、氣度軒昂,帶有超凡脫俗之感。
2.出處與典故
- 文獻記載:最早見于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玄德視其人,松形鶴骨,器宇不凡。”此處描述隱士水鏡先生(司馬徽)的外貌與氣質。
- 文化背景:道教文化中,松樹象征長壽堅韌,鶴代表高潔飄逸,因此該詞常與修道之人的仙風道骨形象關聯。民間傳說中,亦有終南山清虛道長因修行而形貌超凡的故事,進一步強化了其象征意義。
3.用法與示例
- 語法功能:多作賓語或定語,用于書面語或文學作品。
- 示例:
“他雖年過七旬,但松形鶴骨,步履輕盈,宛若世外高人。”
4.近義詞與關聯詞
- 仙風道骨、器宇軒昂、鶴發童顔(側重氣質而非年齡)。
提示:如需更多文學引用或文化拓展,可參考《三國演義》原文或道教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松形鶴骨: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
《松形鶴骨》是一個成語,意指事物的形态和結構堅固而優美。它由四個字組成,分别是“松”、“形”、“鶴”、“骨”。其中,其中,“松”字的部首是木,總筆畫數為8;“形”字的部首是彡,總筆畫數為7;“鶴”字的部首是鳥,總筆畫數為12;“骨”字的部首是骨,總筆畫數為9。
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
《松形鶴骨》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文學作品,意指形态猶如松樹和鶴骨一樣堅韌卻又優雅。這個成語的繁體字形狀如下:「鬆形鶴骨」。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字的意義和發音并未改變。
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以下是一些使用《松形鶴骨》這個成語的例句:
1. 她婀娜多姿的舞姿,宛如松形鶴骨,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2. 這幅畫的線條流暢而又穩定,形态宛如松形鶴骨,展現了藝術家的高超技巧。
以下是一些與《松形鶴骨》相關的詞語:
組詞:松柏挺拔、鶴發童顔、骨感美、形象、骨瘦如柴。
近義詞:松枝竹葉、造型美觀、鶴立雞群、骨肉相連。
反義詞:步态蹒跚、形容破損、骨瘦如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