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步位的意思、步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步位的解釋

猶位置。《朱子語類》卷十六:“大率人難曉處,不是道理有錯處時,便是語言有病;不是語言有病時,便是移了這步位了。” 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卷二:“死法之立,總緣識量狹小。如演雜劇,在方丈臺上,故有花樣步位,稍移一步則錯亂。”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步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步伐的位置或行動所處的位置,既包含字面意義的腳步位置(如行走時兩腳的距離),也可引申為抽象層面的立場、态度或階段位置。

二、古典文獻中的用法

  1. 語言與行為的位置
    《朱子語類》提到“移了這步位”暗指語言或道理偏離了應有的位置,強調邏輯或表達的準确性。
  2. 表演中的空間定位
    清代王夫之《薑齋詩話》以“花樣步位”比喻舞台表演的嚴格位置規範,稍移一步即錯亂,體現對規則性的重視。

三、現代延伸意義

在舞蹈等領域,“步位”可指具體的腳部動作位置(如古典舞的丁字步、虛步等),但此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哲學讨論或傳統藝術領域,強調位置、階段的準确性或規範性,例如:“談判中雙方需明确步位,避免立場混淆”。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舞蹈術語中的具體應用,可參考《朱子語類》或中國古典舞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步位

“步位”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步履行走的位置或姿勢,常用于描述舞蹈或行走動作中的身體姿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步位”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走)部,右邊是“止”(足)部。整個字共有12個筆畫。

來源與繁體

“步位”的字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文獻中,有關于此字的使用。如《詩經·魏風·碩人》中就有“衡有鸾聲,鸾有阿聲,如有其已者,宜莫不疑。”的描述。另外,“步”字在繁體中寫作“歩”,而“位”在繁體中寫作“位”,整個詞都是以繁體字寫成的。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稍有差别。就“步位”來說,古時候的寫法中,“步”的寫法更加簡潔,字形裡面隻有一個“止”部,而“位”的寫法則多了一個“彳”部在上面。

例句

1. 她優雅地走進舞場,擺出一個穩健的步位。

2. 演員們跳舞時,要注意舞蹈動作的步位。

組詞

步履、痕迹、足迹、跟隨、腳印

近義詞

步态、步姿

反義詞

原地踏步、靜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