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訓的意思、邦訓的詳細解釋
邦訓的解釋
國家的法則。《藝文類聚》卷六二引 南朝 梁 沉約 《上建阙表》:“昔在 有晉 ,經創 江 左;邦訓莫釐,遠圖多缺。”
詞語分解
- 邦的解釋 邦 ā 國:友邦。鄰邦。邦交(國和國之間的正式外交關系)。邦國(國家)。邦人(本國的人)。 國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號:
- 訓的解釋 訓 (訓) ù 教導,教誨:訓誡。訓蒙(教育兒童)。訓迪(教誨開導)。教(刼 )訓。培訓。 可以作為法則的話:家訓。 典式,法則:不足為訓。 解釋詞的意義:訓诂(解釋古書中的字、詞句的意義。亦稱“訓故
網絡擴展解釋
“邦訓”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bāng xùn,其核心含義為國家的法則,多用于古代文獻中,體現治國或立國的規範準則。
詳細解釋:
-
基本定義
指國家層面的典章制度或治理準則,常用于描述治國方略。例如南朝梁沉約在《上建阙表》中提到:“昔在 有晉,經創 江左;邦訓莫釐,遠圖多缺”,此處“邦訓”即強調國家法度的缺失。
-
字義分解
- 邦:意為“國家”,如“邦交”“友邦”。
- 訓:既有“教導”“教誨”之義(如“訓誡”“家訓”),也指“準則”或“法則”(如“不足為訓”)。在“邦訓”中,側重後者,強調國家層面的規範性。
-
應用場景
該詞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讨論治國理念的語境中,現代使用較少,但可通過其含義延伸至國家政策或法規的制定依據。
參考例句:
《藝文類聚》卷六二引沉約文:“邦訓莫釐,遠圖多缺”,意為國家法度未明确,長遠規劃便難以完善。
如需更全面的例句或延伸用法,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邦訓(bāng xùn)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國家的法令、指示或規章制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邦:部首為⻏,總筆畫數為5。
- 訓:部首為言,總筆畫數為6。
來源:
邦訓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法律制度。在古代,君主通過制定邦訓來指導國家的行政管理和法律法規,并确保國家的順利運轉。
繁體字:
邦訓(bāng xùn)是邦訓在繁體字中的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邦訓被寫作「邦訓」或「邦訊」。
例句:
1. 依法行事是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邦訓。
2. 民衆要遵守國家的邦訓,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公民。
組詞:
- 邦家(bāng jiā):國家。
- 法訓(fǎ xùn):法律的教誨或指導。
近義詞:
- 法令(fǎ lìng):國家頒布的法律或法規。
- 規章制度(guī zhāng zhì dù):規定和制定的制度。
反義詞:
- 逆訓(nì xùn):違背國家法律規定的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