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bring to a close]∶結束;收尾
寫到這裡,我的信也該收束了
(2) [bring together]∶收攏約束
收束心思
(3) [pack]∶收拾
收束行裝
(1).束縛,捆紮。《詩·小雅·白華》“白華菅兮,白茅束兮” 漢 鄭玄 箋:“菅柔忍中用矣,而更取白茅收束之。”《儀禮·士喪禮》“綪絞” 漢 鄭玄 注:“絞所以收束衣服,為堅急者也。”
(2).引申為約束。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一:“自揣才不及,故藉是以收束身心,培養元氣。” 蘇曼殊 《非夢記》:“﹝生﹞與 遣凡 重遊 大良 ,冀 遣凡 有以收束其心。”
(3).結束。 魯迅 《華蓋集續編的續編·<阿Q正傳>的成因》:“《阿Q正傳》大約做了兩個月,我實在很想收束了。”
(4).結尾。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而且《藥》的收束,也分明的留着 安特萊夫 式的陰冷。”
收束在漢語中是一個動詞,具有多重含義,具體釋義及用法如下:
指将散亂的事物聚攏并綁紮整齊。
例句:
“他将散落一地的書籍收束成捆,整齊地碼放在牆角。”
(參見《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表示對行為、情緒或意念的自我控制與收斂。
例句:
“在公衆場合,他刻意收束了激動的情緒,保持冷靜。”
(參見《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指對文章、故事或情節的總結與終結。
例句:
“小說的結尾巧妙收束了所有伏筆,令讀者回味無窮。”
(參見《文學術語詞典》,人民文學出版社)
描述物體向中心點聚集或空間範圍縮小。
例句:
“光線通過透鏡後逐漸收束為一點。”
(參見《物理學名詞》第二版,科學出版社)
“收束”強調漸進性收斂(如情緒、光線),而“結束”側重事件終止(如會議、工程)。
“收斂”多指由外放轉為内斂(如性格、數學函數),而“收束”更突出主動約束的過程。
參考資料:
“收束”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而變化,主要涵蓋以下方面:
結束、收尾
指事物或行為的完結,常用于書面表達。例如:
“寫到這裡,我的信也該收束了。”
在音樂術語中,指樂句或樂段的和聲終止式,分為穩定/不穩定、完全/不完全等類型。
約束、收斂
表示對思想或行為的控制。例如:
“收束心思”“把心思收束一下”
古籍中亦有類似用法,如清代《蟲鳴漫錄》提到“收束身心,培養元氣”。
收拾、整理
多指整理行裝或物品。例如:
“收束行裝”。
古典文獻中的含義
在《詩經》《儀禮》等古籍中,“收束”指捆紮或束縛衣物,如漢代鄭玄注《儀禮》提到“收束衣服”。
現代文化中的擴展
在動漫《命運石之門》中,“收束”被引申為基于物理學理論的命運聚合現象,屬于文藝創作中的特殊用法(需注意此解釋權威性較低)。
該詞核心含義為“結束”與“約束”,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古典用法偏向物理捆紮,現代則更多用于抽象層面的收尾或控制。
榜阙閉門不出廛宅稱作重衾愁鄉闖破傳聞刀頭舔蜜得職迵同短章鳳栖梨趺處改削扞撫告論恭奴迦羅沙曳戋帛家史盡敵禁典盡儩酒囊飯包匡俗濟時崃嵦厲兵裂紋栗駭留志龍文刀陋質蔓蔓潘将軍破齋乾命千妥萬妥凄涼頃然跂石阙簿阙轶驅先入幕賓三白草剩磁使持節市怒實望試胄鼠撺狼奔死滅梯道外宅王體忘形交錗鏆遐異新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