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親的意思、亡親的詳細解釋
亡親的解釋
(1).指去世的父母。《後漢書·鄭玄傳》:“末所憤憤者,徒以亡親墳壟未成,所好羣書率皆腐敝,不得於禮堂寫定,傳與其人。”
(2).死掉父母。《史記·晉世家》:“ 秦繆公 問 呂省 :‘ 晉國 和乎?’對曰:‘不和。小人懼失君亡親,不憚立 子圉 。’” 張守節 正義:“言懼失君國亂,恐亡父母,不憚立 子圉 。”
詞語分解
- 亡的解釋 亡 á 逃:逃亡。流亡。 失去:亡佚。亡羊補牢。 死:傷亡。死亡。 滅:滅亡。亡國奴。救亡。興亡。 滅殁卒興存 亡 ú 古同“無”,沒有。 滅殁卒興存 筆畫數:; 部首:亠; 筆順編號:
- 親的解釋 親 (親) ī 有血統或夫妻關系的:親屬。親人。親緣。雙親(父母)。親眷。 婚姻:親事。 因婚姻聯成的關系:親戚。親故。親鄰。親朋。 稱呼同一地方的人:鄉親。 本身,自己的:親睹。親聆。親筆。 感情好
專業解析
"亡親"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已經去世的父母或至親長輩。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文獻的詳細解釋:
-
字義解析與核心含義:
- 亡:本義為逃亡、失去,引申為死亡、去世。《說文解字》:“亡,逃也。” 段玉裁注:“亡之本義為逃…引申之則謂失為亡,亦謂死為亡。”
- 親:指父母,也泛指有血緣或婚姻關系的親屬,尤指關系最近的直系血親(如父母、子女)。《說文解字》:“親,至也。” 指關系密切、感情深厚的人。
- 合義:“亡親”即指已故的父母或至親。這個詞帶有莊重和哀悼的感情色彩,常用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表達對逝去親人的追思。
-
權威詞典釋義:
- 根據《漢語大詞典》,“亡親”釋義為:指去世的父母。該詞典引用了古代文獻《禮記·雜記下》中的語境作為佐證(見下文)。
- 《王力古漢語字典》在解釋“亡”的“死亡”義項時,也列舉了“亡親”作為複合詞的用例,意指亡故的父母。
-
文獻佐證與用法:
-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已有使用。例如,《禮記·雜記下》:“喪食雖惡,必充饑。饑而廢事,非禮也;飽而忘哀,亦非禮也。視不明,聽不聰,行不正,不知哀,君子病之。故有疾飲酒食肉,五十不緻毀,六十不毀,七十飲酒食肉,皆為疑死。有服,人召之食,不往。大功,往;小功,稅焉;缌麻,稅焉:此哀之發于飲食者也。……父母之喪,既虞,卒哭,疏食水飲,不食菜果;期而小祥,食菜果;又期而大祥,有醯醬;中月而禫,禫而飲醴酒。始飲酒者先飲醴酒,始食肉者先食幹肉。父母之喪,居倚廬,寝苫枕塊,不說绖帶;齊衰之喪,居垩室,芐翦不納;大功之喪,寝有席;小功、缌麻,床可也。此哀之發于居處者也。…… 故君子有終身之憂,而無一朝之患。故忌日不樂。” 雖然“亡親”一詞未直接出現在這段引文中,但其中描述的正是父母喪禮的詳細規定,體現了對“亡親”的哀悼與禮敬。後世常引用此類語境來解釋“亡親”的含義。
- 在現代漢語中,“亡親”一詞的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書面語、悼念文字或特定語境(如法律文書提及繼承關系時)。更常用的口語化表達是“去世的父母”、“過世的親人”等。
“亡親”是一個古雅且莊重的漢語詞彙,特指已經去世的父母或至親長輩。其含義由“亡”(去世)和“親”(父母、至親)兩個語素複合而成,在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和《王力古漢語字典》中均有明确釋義,并有古代禮制文獻(如《禮記》)的相關語境作為支撐。該詞承載着深厚的哀思之情。
來源參考:
- 漢典 - 亡、親 (字義解析)
- 漢語大詞典 (線上版) (“亡親”詞條釋義)
- 王力古漢語字典 (中華書局) (“亡”字義項及用例)
- 禮記·雜記下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相關禮制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
“亡親”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含義的詞語,其解釋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分析:
一、核心釋義
-
指去世的父母
該含義源自古代文獻,如《後漢書·鄭玄傳》記載:“末所憤憤者,徒以亡親墳壟未成”()。此處“亡親”特指已故的父母,表達對未能完成父母喪葬之事的遺憾。
-
死掉父母(動詞性用法)
《史記·晉世家》中提到“小人懼失君亡親”,張守節注解為“恐亡父母”()。此用法強調子女失去父母的狀态,多用于描述因父母離世引發的社會或心理影響。
二、語境與情感色彩
- 曆史文獻關聯:該詞常見于古籍,如《晉世家》通過“亡親”反映戰亂時代百姓失去至親的普遍困境()。
- 現代使用場景:多出現于追思場合,如清明祭掃時“對亡親百般哀思”(),突顯對逝者的緬懷之情。
補充說明:現代漢語中,“亡親”使用頻率較低,更口語化的表達如“去世的親人”更常見。其文言色彩使其多用于文學作品或特定儀式語境中。
别人正在浏覽...
百蠻百什剝除暴诃備嘗逼尖鼻涕碧瓦朱甍常家齒牙為禍大單于蠹籍兒語防止核擴散條約凡緻枌檟撫局高空槽膏沃公室弓弦盍稚荒怪不經家廚肩二叫丫丫鏡片狂厲酷惡愧負爛腐爛目樂禍不悛量角器聊齋志異禮食爐底冥蒙木丸内園祁祁畎田群靈散耍散衍讪論閃身贍田神羊失度施診酸牛奶睟容踏伏套車田垟蝭蛙問膳五眼雞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