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去世的父母。《後漢書·鄭玄傳》:“末所憤憤者,徒以亡親墳壟未成,所好羣書率皆腐敝,不得於禮堂寫定,傳與其人。”
(2).死掉父母。《史記·晉世家》:“ 秦繆公 問 呂省 :‘ 晉國 和乎?’對曰:‘不和。小人懼失君亡親,不憚立 子圉 。’” 張守節 正義:“言懼失君國亂,恐亡父母,不憚立 子圉 。”
“亡親”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含義的詞語,其解釋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分析:
一、核心釋義
指去世的父母
該含義源自古代文獻,如《後漢書·鄭玄傳》記載:“末所憤憤者,徒以亡親墳壟未成”()。此處“亡親”特指已故的父母,表達對未能完成父母喪葬之事的遺憾。
死掉父母(動詞性用法)
《史記·晉世家》中提到“小人懼失君亡親”,張守節注解為“恐亡父母”()。此用法強調子女失去父母的狀态,多用于描述因父母離世引發的社會或心理影響。
二、語境與情感色彩
補充說明:現代漢語中,“亡親”使用頻率較低,更口語化的表達如“去世的親人”更常見。其文言色彩使其多用于文學作品或特定儀式語境中。
《亡親》是指失去親人,特别是父母的意思。這個詞代表了失去親人之痛苦和悲傷,體現了人們對親人的深深思念和哀悼。
《亡親》裡的“亡”字的部首是“人”,筆畫為二十二畫;“親”字的部首是“亻”,筆畫為八畫。
《亡親》中的“亡”字來源于古代漢語,“亡”表示失去、逝去的意思;“親”字表示親近、關系密切的意思。在繁體字中,“亡”字的寫法為「亡」,而“親”字的寫法為「親」。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相比于現代的字形,亡字的古代寫法略有不同。在古代漢字中,亡字的寫法為「亾」。
1. 我深感亡親的痛苦,他們永遠留在我心中。
2. 他失去了親人,整個人都變得消沉起來。
亡魂、亡故、亡靈、亡者、亡命、亡命之徒。
故去、逝去、辭世、離世。
存在、生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