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漢 袁紹 ,自其高祖至父輩,四代皆有居三公位者,時稱“四世三公”。《三國志·魏志·袁紹傳》:“高祖父 安 為 漢 司徒。自 安 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勢傾天下。” 裴松之 注引 晉 華峤 《後漢書》曰:“ 安 字 邵公 …… 章帝 時至司徒,生 蜀郡 太守 京 。 京 弟 敞 為司空。 京 子 湯 ,太尉。 湯 四子:長子 平 , 平 弟 成 ,左中郎将,并早卒; 成 弟 逢 , 逢 弟 隗 ,皆為公。”《三國演義》第五回:“ 操 曰:‘ 袁本初 四世三公,門多故吏, 漢 朝名相之裔,可為盟主。’”
“四世三公”是中國古代對家族連續四代擔任“三公”職位的稱謂,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四世”指連續四代人(高祖、曾祖、祖父、父輩),“三公”是古代最高官職的合稱。該詞形容家族世代官居顯赫,權勢顯耀。
三公的演變
袁紹家族是典型代表:
象征家族在政治中的長期影響力,反映漢代門閥士族的崛起,也為袁紹、袁術在漢末群雄割據中積累聲望提供了基礎。
如需進一步了解三公職能或袁氏家族興衰,可查閱《三國志》《後漢書》等史料來源。
《四世三公》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家族連續擔任高官顯貴的情況。成語的拆分部首為四、世、三、公,總共有17個筆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會,當時的朝廷官員中往往會有一些家族連續世代做官。四世三公這個詞也包含了諷刺意味,因為它指的是家族世代擔任高官的情況,暗示了這些家族的特權和獨裁。
《四世三公》的繁體字為「四世三公」。
在古代,「四世三公」的漢字寫法和現代相同。
這個家族是四世三公,掌握了龐大的權力。
四世三公沒有明确的組詞,它是一個獨立完成成語的詞語。
類似于「四世三公」的近義詞有「世襲高官」、「家族專權」。
與「四世三公」相對的反義詞可以是「平等競争」、「公正選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