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日旰的意思、日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日旰的解釋

天色晚;日暮。《左傳·襄公十四年》:“ 衛獻公 戒 孫文子 、 甯惠子 食,皆服而朝,日旰不召。” 杜預 注:“旰,晏也。” 楊伯峻 注:“旰,日晚也。”《漢書·張湯傳》:“ 湯 每朝奏事,語國家用,日旰,天子忘食。” 宋 孔平仲 《續世說·箴規》:“ 韓滉 專政,每奏事或日旰,它相充位而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日旰”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日旰”指天色已晚或日暮時分,由“日”(太陽)和“旰”(天色晚)組合而成,字面意為“太陽西沉後的傍晚”。例如《左傳·襄公十四年》中曾用此詞描述時間之晚。

  2. 讀音與字形

    • 拼音為rì gàn,其中“旰”讀作gàn,表示“晚”;若讀hàn 則用于“旰旰”一詞,形容盛大之貌(如“皓皓旰旰”)。
    • 字形結構為形聲字,“日”為形旁,“幹”為聲旁。
  3. 相關用法
    常見于成語“宵衣旰食”(天未亮穿衣起床,天晚才吃飯),多用于稱頌帝王或官員勤于政務。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但可見于古典文獻或仿古表達。

  4. 文獻依據
    《說文解字》釋“旰”為“晚也”,《左傳》等典籍中亦有實際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日旰

《日旰》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拆分部首是“日”和“旰”,其中“日”部首意指太陽,而“旰”部首則意指日暮。這個詞語由五個筆畫構成。

詞源和繁體

《日旰》這個詞源于古漢語,古時候用現代文字來寫就是“日旰”。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日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古時候,漢字“日”的上面留下了一條橫線,以表示日落;而“旰”的上面則是兩點,代表晚上七點到九點的時間範圍。這種寫法顯示了日暮時分的情景,形象地傳達了“日旰”的含義。

例句

1. 傍晚時分,大街上的街燈亮起來,迎接着日旰的到來。

2. 在鄉村的夜晚,閃爍的星星清晰可見,與日旰相映成趣。

相關詞彙

組詞:日出、日暮、旰食

近義詞:黃昏、傍晚

反義詞:拂曉、清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