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泛指戍守西部邊疆。 唐 李益 《觀回軍三韻》:“萬裡将軍沒,回旌 隴 戍秋。” 唐 陳陶 《隴西行》之三:“ 隴 戍三看塞草青, 樓煩 新替護 羌 兵。”
“隴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隴戍”指戍守西部邊疆的行為或地點,其中“隴”代指甘肅、陝西交界地區(隴山一帶),而“戍”表示軍隊駐守。例如唐代詩句中“隴戍三看塞草青”(陳陶)即描寫邊疆駐守的場景。
該詞多見于唐代邊塞詩,如: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背景或地理沿革,可參考來源網頁(如、3、8)。
《隴戍》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隴山的邊關,指古代中國在隴山一帶設立的邊防關隘。
《隴戍》的首字部首是阝(阜),由2筆組成;其次字部首是戈,由4筆組成。總共有6畫。
《隴戍》是根據漢字詞語的意義而命名的。《隴戍》的繁體字為「隴戍」,在台灣常用的繁體字中,「隴」通常寫為「隆」,兩者意義相同。
古時候漢字《隴戍》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未有重大變化。
1. 古代隴戍是中國重要的邊防線之一。
2. 唐代詹皇思念家鄉隴戍的生活。
1. 隴山
2. 隴南
3. 防守隴戍
4. 隴右
1. 隴防
2. 隴關
3. 邊陲關隘
内地、中原、腹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