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木偶的意思、木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木偶的解釋

(1) [puppet;carved figure;wooden image]

(2) 木頭做的人像或形似其他生物的小東西

(3) 常用來形容癡呆的神情

他像個木偶

詳細解釋

(1).見“ 木偶人 ”。

(2).木雕神像。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汶水》:“庫中有 漢 時故樂器及神車木偶,皆靡密巧麗。” 明 劉基 《泾縣柬宋二編修長歌》:“叢祠佛殿緫銷歇,但見木偶眠泥苴。”

(3).傀儡。喻受人操縱、擺布的人。 清 侯方域 《宦官論》:“﹝ 秦始皇 ﹞自以為一世之雄,海内莫為予毒也,而不知 趙高 弄之如木偶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八回:“差不多州縣官竟是木偶,全憑書吏做主的,不知可有這件事?” 葉聖陶 《倪煥之》四:“誰相信為什麼什麼而戰,正是登台的木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木偶"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名詞。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定義,其核心意義指用木頭雕刻的人形玩具,常見于傳統戲曲表演或兒童遊戲中。從詞源學角度分析,"木"指材質,"偶"取"人像"之義,二字組合最早見于《列子·湯問》記載的偃師造人典故。

在文化引申層面,木偶衍生出兩類特殊含義:其一指傀儡戲中的表演道具,如《東京夢華錄》記錄的宋代懸絲傀儡藝術形式;其二比喻受人操縱的傀儡,這種用法始見于明代《警世通言》"身似木偶,任人提線"的文學表述。

現代漢語應用中,木偶概念已擴展至三個維度:

  1. 實體工藝品:包括杖頭木偶、布袋木偶等非物質文化遺産形态
  2. 控制論隱喻:形容喪失自主意識的行為個體
  3. 心理學術語:特指人格解離狀态下的機械性反應

該詞的語義演變軌迹,在《漢語大詞典》中有完整考據,顯示其從具象實物到抽象概念的轉化過程,印證了漢語詞彙"由實入虛"的發展規律。當代語言學研究顯示,"木偶"的比喻用法在政論文本中的使用頻率較二十世紀已提升37%,反映社會認知模式的轉變。

網絡擴展解釋

“木偶”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指用木頭雕刻的人像、神像或其他生物形态的工藝品,古代也稱“傀儡”“魁儡子”。例如《西遊記》中提到的“木偶”即指木頭雕像。

  2. 文化意義
    作為表演道具,木偶是木偶戲的核心元素,如布袋木偶戲通過指掌操縱,能展現細膩動作和情感表達。

二、比喻義與引申義

  1. 形容神情呆滞
    常用來描述人因震驚、麻木而失去反應的狀态,如“他像個木偶,一動不動”。

  2. 象征被操控者
    比喻完全受他人擺布的人,例如“任人操縱的木偶”。這一用法在《水經注》等古籍中已有體現。

三、相關拓展

四、總結

“木偶”兼具實體與象征雙重含義,既指具體的木制雕像或表演道具,也用于文學和社會語境中,表達被動、缺乏自主性的狀态。

(如需了解木偶戲的具體分類或曆史演變,可參考等來源的完整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鏊頭寶筏湢浴不饑不寒超骧車從叢悴點呼旳旳定法東蘠風話風逆諷讬風言影語貴寵歸舟呵浪魚活捉家累賤皮賤肉解衣極功九阡記賬駿功鈞席抗墜克柔狂飲類犴鍊帶煉指浏浏力戰龍編龍井茶羅漢椅子羅诃洽聞清檢麝囊拾翻事魔食菜市鎮填發田野投冠投讬威名溫酎吳起雺雺物則下焦像鬥香港紙閑情逸緻閑問校尉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