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天然出産和人工制造的物品。 晉 左思 《吳都賦》:“江湖嶮陂,物産殷充。”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述》:“九州土宇,萬國山川,物産殊宜,風化異俗。” 清 譚嗣同 《仁學》二一:“富而能設機器廠,窮民賴以養,物産賴以盈。”
2.指資産。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阿寶》:“自是家得匳妝,小阜,頗增物産。”
“物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基本釋義
曆史與現代應用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經濟資源或地域特色産物,現代漢語中更側重“物産”的第一層含義,常見于地理、經濟等領域的描述,如“物産豐富”“物産貿易”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近義詞、反義詞或發音,可參考詞典來源(如滬江線上詞典)的完整信息。
物産(wù chǎ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物(wù)和産(chǎn)。其中,“物”字的部首是“牛”,筆畫數為4;“産”字的部首是“田”,筆畫數為11。
物産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鄘風·君子偕老》中,原義是指大量生産的商品或物質財富。後來擴展為指物産豐富的地方或國家。
在繁體字中,物産通常被寫作“物產”。
根據古代文字的發展變化,古時候物産的寫法可能有所差異。在金文和篆書中,物字的形狀更為簡化,産字則有較多的變體形式。
1. 這個地區的物産非常豐富,包括各類農産品和工業品。
2. 物産繁盛的國家往往擁有自給自足的經濟。
組詞:物産、國産、特産、土産
近義詞:物質、制品、産品、貨物
反義詞:物消、耗散、貧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