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飲酒過度而緻病。《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葛花解酲湯》“葛花解酲發酒汗”注:“傷酒宜用葛花解酲湯汗之,汗出立愈。其證頭痛懶食,嘔吐身熱,倦怠而煩,似乎外感而實非外感,皆因酒所緻也。” 宋 晏殊 《寓意》詩:“幾日寂寥傷酒後,一番蕭索禁煙中。”
“傷酒”是中醫術語,指因飲酒過量引發的身體不適或病症。以下是詳細解釋:
“傷酒”又稱“酒傷”,最早記載于《證治要訣·傷酒》。病因是飲酒過度,導緻酒毒濕熱之邪侵入髒腑經絡。《諸病源候論》提到,酒性大熱且有毒,過量飲用會引發多種疾病。
主要表現包括:
中醫治療以解酒毒、化濕濁為主:
宋代晏殊《寓意》詩雲:“幾日寂寥傷酒後,一番蕭索禁煙中”,描述了酒後不適與心境蕭索的關聯。
日常應避免過量飲酒,若出現傷酒症狀,可飲用蜂蜜水或食用梨、西瓜等清熱生津的食物,嚴重時需就醫。
傷酒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傷”和“酒”兩個字組成。它的意思是在飲酒過後産生的心情悲傷、傷感。具體拆分部首是“衆”和“辛”,拆分筆畫為7畫。
這個詞語起源于古代文學作品,多用于描述文人飲酒後内心的痛苦或憂傷。在古代自然景色或個人遭遇的悲傷中,飲酒代表一種宣洩的方式,可是酒精卻不能真正撫慰内心的傷痛,反而加重了情感的落寞與苦楚,因此有了“傷酒”的概念。
在繁體字中,傷酒的寫法基本保持不變。它仍然由“傷”和“酒”兩個字組成,部首和筆劃都是一樣的。隻是寫法上采用了繁體字的風格。
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但傷酒的基本結構并無太大變化。古代中國的漢字相對簡化,通過演化和規範化,現代漢字的寫法變得更加規範和統一。所以,無論是古時候還是現代,傷酒的寫法都指向相同的含義。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酒後悲傷,再次傷酒。
2. 那個詩人經常喜歡寫關于傷酒的詩。
組詞:憂傷、宣洩、落寞、苦楚。
近義詞:飲酒傷情、酒中傷懷。
反義詞:歡飲、解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