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私觌的意思、私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私觌的解釋

(1).謂私以禮物拜會出使國之國君。《禮記·聘儀》:“君親禮賓。賓私面私覿,緻饔餼。” 陳澔 集說:“私覿,私以己禮物覿見主國之君。”《荀子·大略》:“聘,問也;享,獻也;私覿,私見也。” 王先謙 集解:“私覿,以臣禮見,故曰私見。” 唐 儲光羲 《尚書省受誓誡贻太廟裴丞》詩:“裴回念私覿,悵望臨清汜。”

(2).指私觌之禮物。 唐 李德裕 《<黠戛斯朝貢圖傳>序》:“乃詔太子詹事 韋宗卿 、祕書少監 呂述 往蒞賓館,以展私覿,稽合同異。”《續資治通鑒·宋孝宗隆興二年》:“今日養兵之外,又有歲币;歲币之外,又有私覿;私覿之外,又有正旦、生日之使。”

(3).同僚間的非公事相見。《南史·蕭惠基傳》:“尚書令 王儉 朝宗貴望, 惠基 同在禮閣,非公事不私覿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私觌(sī dí)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由“私”(私下、個人)與“觌”(相見、會見)組合而成,特指非官方場合的私人會面或外交活動中的私下交往。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核心釋義

  1. 字義溯源

    “觌”本義為“相見”(《說文解字·見部》),引申為正式或非正式的會面。“私觌”最早見于《禮記·郊特牲》:“私觌,愉愉如也”,指諸侯使臣以私人身份會見東道國君臣,以表達友好情誼,區别于官方朝聘禮儀。來源:中華書局《漢語大詞典》(1997年版)第10卷。

  2. 語境差異

    • 春秋時期:屬外交禮節,如《論語·鄉黨》載“私觌,愉愉如也”,體現孔子以私交補足公事的謙和态度。來源:朱熹《四書章句集注》。
    • 後世演變:漸泛指私人拜會,如宋代筆記《桯史》載“密遣私觌”,指秘密私下接觸。

二、權威詞典定義

  1. 《漢語大詞典》

    釋為:“謂以私人身份相見;非公事性的會見。”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

    (線上參考:www.hanyudacidian.cn

  2. 《古代漢語詞典》

    強調其與“公朝”對立,如“公事畢,乃敢私觌”(《儀禮·聘禮》),凸顯禮制中的公私分明。來源:商務印書館,2014年修訂版。


三、文獻例證與用法

  1. 經典用例

    • 《禮記·郊特牲》:“庭燎之百,由齊桓公始也;大夫之奏肆夏也,由趙文子始也;私觌,愉愉如也。”

      (注:描述私見時輕松融洽的氛圍)來源: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

    • 柳宗元《送邠甯獨孤書記赴辟命序》:“假是以求私觌,其可乎?” 諷喻借公職謀私交之舉。
  2. 近義辨析

    • 私谒:含請托謀私之意(如《史記·張丞相列傳》“不因丞相私谒”),貶義較強。
    • 私觌:側重非正式交往,情感色彩中性,如歸有光《與吳三泉書》“未獲私觌”。

現代使用場景

該詞今多見于曆史研究、古籍譯注及文言創作中,如:

“唐代遣唐使除官方朝見外,常通過私觌與文人交流。”(《東亞文化交流史論》)來源: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

網絡擴展解釋

“私觌”(sī dí)是古代禮儀中的特定術語,主要用于外交或官場場景,具體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解析:

1.外交場合的私人拜會

指使者私下以禮物拜見出使國的國君。這一行為在《禮記·聘儀》和《荀子·大略》中均有記載:

2.指代拜會所用的禮物

在部分文獻中,“私觌”也指代這類私人會見中饋贈的禮品。例如唐代李德裕曾提及“展私覿”以完成外交任務,此處即指禮物的交換。

3.同僚間的非公務相見

據部分釋義擴展,該詞還可用于描述官員之間的私人往來,如日常問候或非正式事務的溝通。

補充說明

“私觌”體現了古代禮制的細緻分層,尤其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外交中,區分“公”與“私”的禮儀至關重要。現代語境下,該詞已不常用,但在研究古典文獻或曆史制度時仍具參考價值。

别人正在浏覽...

拔高保全不結盟國家不事不足信操術長墉朝儀車航塵床成公刺徑從孫促熟丹厓地震儀斷續都給事中妒女泉反魂香封建地租工銀垢氛咕噔榾榾貴常憨急壞裳為褲護岸林火鍋繼拜警鐘今文迥殊課文枯龜獵鹿霖潦馬理蒙漢名言内手熱地上蚰蜒奢薄神世沈朱蛇皮麝炷殊號水丹水西數家耥耙圖式萬狀微學武節賢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