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儀的意思、地震儀的詳細解釋
地震儀的解釋
[seismograph] 記錄地震的儀器
詳細解釋
亦稱“ 地震計 ”。測定和記錄地震的儀器,可以用來測定地震發生的方向、深度、時間和強度等。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是我國 東漢 時天文學家 張衡 所創制的候風地動儀。
詞語分解
- 地的解釋 地 ì 人類生長活動的所在:地球(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說。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質。地殼。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陸地。地下。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地球上的
- 震儀的解釋 帝王的儀容。 南朝 齊 謝朓 《郊廟歌辭·齊雩祭樂歌》:“震儀警,王度乾。”一本作“ 宸儀 ”。
網絡擴展解釋
地震儀是用于監測和記錄地震波及相關參數的儀器,其核心功能是測定地震發生的時間、方向、深度、震級等信息。以下從定義、曆史、原理、功能等方面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基本組成
地震儀(Seismometer)又稱地震計,是一種通過記錄地面振動波形(即地震圖)來監測地震活動的儀器。它由三部分組成:
- 傳感器:探測地震波振動,通常采用慣性質量系統(如懸挂重錘)。
- 信號轉換裝置:将機械振動轉化為電信號,便于放大和記錄。
- 記錄器:存儲或顯示地震波形數據,現代多采用數字化存儲。
二、曆史發展
- 最早的驗震器:東漢張衡于公元132年發明“候風地動儀”,利用倒立木柱的慣性觸發方向指示裝置,僅能判斷地震大緻方向,屬于驗震器而非現代地震儀。
- 現代地震儀:19世紀末西方科學家基于慣性原理研制出可記錄地震波的儀器,比張衡的裝置晚約1700年。
三、工作原理
地震儀基于慣性原理運作:
- 慣性質量:儀器内部懸挂重物(如擺錘),當地面振動時,重物因慣性保持相對靜止。
- 信號轉換:地面與重物的相對運動通過電磁感應或光學方式轉化為電信號。
- 多方向檢測:現代地震儀可同時記錄垂直、南北、東西三個方向的振動。
四、核心功能與局限
- 功能:
- 測定地震發生時間、震中位置、震源深度及震級。
- 研究地球内部結構(如地殼運動規律)。
- 局限:
- 僅能記錄已發生的地震,無法預測地震。
- 張衡地動儀無法測定震級和距離,僅指示方向。
五、現代應用
- 地震預警:通過監測P波(縱波)與S波(橫波)的時間差,為震中周邊地區提供數秒至數十秒預警。
- 台網監測:全球地震台網(如中國地震台網)通過多台站數據綜合提升定位精度。
地震儀是地震科學的基礎工具,從張衡的驗震器到現代數字化儀器,其發展體現了人類對地震認知的深化。如需進一步了解技術細節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搜狗百科、地震台網資料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地震儀是指用于監測和記錄地殼震動的儀器。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詞的構成和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地震儀的拆分部首為地和儀,其中地的拆分部首為土,儀的拆分部首為⺻。地和儀的筆畫分别為7畫和7畫。
來源:地震儀這個詞的來源較為簡單,地指地殼,震指震動,儀指儀器。
繁體:地震儀的繁體寫法為地震儀。
古時候漢字寫法:地震儀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差異,因為地震儀這個概念在古代并不存在。但是地、震和儀這些字在古代的寫法基本上與現代相同。
例句:科學家用地震儀來監測地震活動。
組詞:地震儀可以和其他詞組合形成相關詞彙,例如地震儀器、地震儀表、地震儀錄等。
近義詞:地震儀的近義詞可以是地震監測儀、地震設備等。
反義詞:地震儀的反義詞可以是非地震儀,即指與地殼震動監測無關的儀器。
希望以上内容能夠滿足你的要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将盡力幫助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