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不同的名稱。 晉 郭璞 《<爾雅>序》:“《爾雅》者,所以通詁訓之指歸,叙詩人之興詠,總絶三代之離詞,辯同實而殊號也。”
(2).變更名號。《逸周書·周月》:“除民之災,順天革命,改正朔,變服殊號,一文一質,示不相沿。”
(3).特别的稱號。《後漢書·皇後紀論》:“ 漢 世皇後無謚,皆因帝謚以為稱。雖 呂後 專政, 上官 臨制,亦無殊號。” 唐 王勃 《拜南郊頌序》:“黃旗大輅,詔殊號於圓丘;電轉雲迴,奏玄符於孝理。”
殊號是古漢語複合詞,由“殊”與“號”二字構成,需分釋其本義與引申義:
一、字義解析
殊
號(號)
二、複合詞“殊號”的語義
“殊”修飾“號”,整體指獨特的稱號、标志或象征,常見于典籍:
三、現代漢語中的延伸
在文獻學與考古領域,“殊號”仍用于描述:
四、權威參考依據
㊟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 《漢語大詞典》第7卷
㊟ 《周禮·春官·典瑞》鄭玄注
㊟ 顔師古《漢書注》
㊟ 《後漢書·輿服志》劉昭注補
㊟ 卿希泰《中國道教史》符箓章
“殊號”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種含義,結合古籍文獻和字義分析解釋如下:
不同的名稱
指同一事物在不同語境或曆史時期有不同的稱謂。例如晉代郭璞在《爾雅序》中提到“辯同實而殊號”,即通過《爾雅》辨析同一事物但名稱不同的現象。
變更名號
多用于政治或禮儀層面,指因重大事件(如朝代更疊)而改變稱號。如《逸周書·周月》記載“變服殊號”,說明通過改變服飾和名號以順應天命。
特别的稱號
指授予某人或某事的獨特尊稱。例如《後漢書》提到漢代皇後無獨立谥號,僅沿用皇帝谥號,即使呂後專政也“無殊號”;唐代王勃的《拜南郊頌序》中“詔殊號於圓丘”則指祭祀時賦予的特殊稱號。
“殊號”屬于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常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指向。例如“辯同實而殊號”強調語言學中的異名現象,而“變服殊號”則涉及古代政治禮儀制度。
八鬥才百壺擺撲白日撞八景悲嗟伯世裁服村樸調下丁村人督臣耳擇反義詞風會公戶谷闆鼓桡黑氯土鴻篆講劘降綏節景驚颷苴茅裂土看開阚阚口惠而實不至老醫少蔔涼貳糲粱龍牋沒振明靈謬會釀醖青雘铨取區區瑞金如魚飲水,冷暖自知三十六國三消折謀甥舅審勢侍側侍禁釋耒飾終損人不利己梭霞塌嘴騰達飛黃挑茶斡刺痛滌前非誣奏箫管竹謝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