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殊號的意思、殊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殊號的解釋

(1).不同的名稱。 晉 郭璞 《<爾雅>序》:“《爾雅》者,所以通詁訓之指歸,叙詩人之興詠,總絶三代之離詞,辯同實而殊號也。”

(2).變更名號。《逸周書·周月》:“除民之災,順天革命,改正朔,變服殊號,一文一質,示不相沿。”

(3).特别的稱號。《後漢書·皇後紀論》:“ 漢 世皇後無謚,皆因帝謚以為稱。雖 呂後 專政, 上官 臨制,亦無殊號。” 唐 王勃 《拜南郊頌序》:“黃旗大輅,詔殊號於圓丘;電轉雲迴,奏玄符於孝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殊號”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種含義,結合古籍文獻和字義分析解釋如下:

一、核心釋義

  1. 不同的名稱
    指同一事物在不同語境或曆史時期有不同的稱謂。例如晉代郭璞在《爾雅序》中提到“辯同實而殊號”,即通過《爾雅》辨析同一事物但名稱不同的現象。

  2. 變更名號
    多用于政治或禮儀層面,指因重大事件(如朝代更疊)而改變稱號。如《逸周書·周月》記載“變服殊號”,說明通過改變服飾和名號以順應天命。

  3. 特别的稱號
    指授予某人或某事的獨特尊稱。例如《後漢書》提到漢代皇後無獨立谥號,僅沿用皇帝谥號,即使呂後專政也“無殊號”;唐代王勃的《拜南郊頌序》中“詔殊號於圓丘”則指祭祀時賦予的特殊稱號。


二、字義補充


三、用法與語境

“殊號”屬于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常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指向。例如“辯同實而殊號”強調語言學中的異名現象,而“變服殊號”則涉及古代政治禮儀制度。

網絡擴展解釋二

殊號

殊號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形容某種特殊的标志或符號。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左邊的部分是“歹”,表示“不好”、“壞”,右邊的部分是“號”,表示“标志”、“符號”。所以殊號的意思可以理解為特殊的标志或符號。

拆分部首和筆畫

殊號的部首是歹部,它表示“不好、壞”。在筆畫上,殊號由9個筆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殊號的來源比較簡單,由于其字形結構清晰明了,所以并沒有什麼特别的來源故事。在繁體字中,殊號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在的有所不同,包括漢字的結構和筆畫的形态。關于殊號的古代寫法,具體沒有明确的記載,因此無法确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例句

1. 這個殊號代表着該商品質量上乘。

2. 在地圖上,紅色的殊號表示重要的地點。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殊紅(特殊的紅色)、號召(發出號令)、號角(以號聲傳達信息)。

近義詞:特號、特殊标志。

反義詞:常號、普通标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