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西的意思、水西的詳細解釋
水西的解釋
(1).泛指水的西邊。 唐 劉長卿 《寄靈一山人初還雲門》詩:“竹徑通城下,松風隔水西。” 唐 趙嘏 《汾上宴别》詩:“一樽花下酒,殘日水西樹。”
(2).古寺名。 唐 時勝地。包括 水西寺 、 水西首寺 、 天宮水西寺 。 唐 李白 《别山僧》詩:“何處名僧到 水西 ?乘舟弄月宿 涇溪 。” 王琦 注引《江南通志》:“ 水西山 ,在 寧國府 涇縣 西五裡,林壑邃密,下臨 涇溪 。舊建 寶勝 、 崇慶 、 白雲 三寺…… 寶勝寺 即 水西寺 , 白雲寺 即 水西首寺 , 崇慶寺 即 天宮水西寺 也。” 唐 宣宗 《題泾縣水西寺》詩:“ 長安 若問 江 南事,説道風光在 水西 。”
(3).花名。 宋 範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花》:“水西花,葉如萱艸,花黃,夏開。”
詞語分解
- 水的解釋 水 ǐ 一種無色、無臭、透明的液體:水稻。水滴石穿。水洩不通。 河流:漢水。湘水。 江河湖海的通稱。水庫。水利。水到渠成(喻條件成熟,事情就會順利完成)。水可載舟。跋山涉水。依山傍水。 液汁:水筆。墨
- 西的解釋 西 ī 方向,太陽落下的一邊,與“東”相對:西面。西曬。西域。西方。西席(舊時對幕友或家塾教師的敬稱。古代主位在東,賓位在西。亦稱“西賓”)。西宮(借指妃嫔)。 事物的樣式或方法屬于西方的(多指歐美各
專業解析
"水西"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結合權威辭書及文獻解釋如下:
一、核心釋義(地理方位詞)
指河流的西側區域。此義項源于古漢語方位表達習慣,以河流為參照物劃分方位。例如《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條,釋義為"水的西邊"(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卷三第125頁)。
二、曆史地名專稱
特指中國西南地區曆史上著名的"水西土司"轄地:
- 地理範圍:今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黔西縣一帶,烏江上遊鴨池河以西地區。明代在此設立水西宣慰司,彜族土司安氏世襲統治該地區近千年(《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第421頁)。
- 曆史地位:作為西南彜族政治經濟中心,水西地區在唐宋至明清時期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現存"水西文化"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貴州通史》,方志出版社,2019年,卷三第七章)。
三、文學意象與宗教場所
- 詩歌意象:在古典詩詞中常代指清幽景緻,如李白《遊水西簡鄭明府》"清湍鳴回溪,綠竹繞飛閣"描繪安徽泾縣水西山水勝境(《全唐詩》卷178)。
- 佛教地名:安徽省泾縣有水西寺,始建于隋唐,因位于青弋江之西得名,宋代釋覺範《題水西寺》載其"松門暗朝雨,竹路含春煙"(《石門文字禅》卷八)。
文獻依據: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版
- 《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版
- 《貴州通史》方志出版社2019年版
- 《全唐詩》中華書局1960年版
- 《石門文字禅》釋覺範撰,明萬曆刻本
網絡擴展解釋
“水西”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自然方位概念
- 泛指水的西邊
這是最基礎的釋義,常見于古詩詞中描寫地理位置。例如:
- 唐代劉長卿《寄靈一山人初還雲門》提到“松風隔水西”;
- 趙嘏《汾上宴别》中“殘日水西樹”也以“水西”代指方位。
二、古寺名
- 唐代佛教勝地
特指安徽泾縣的三座寺廟群,包括水西寺、水西首寺、天宮水西寺。李白《别山僧》中“何處名僧到水西”即指此景。唐代宣宗也曾為水西寺題詩,印證其曆史地位。
三、曆史地理區域
- 貴州畢節地區古稱
宋末至清初,“水西”指貴州鴨池河以西的畢節東部地區,涵蓋今大方縣、黔西縣等,曾是彜族阿哲家族(水西安氏)的統治區域。該名稱與當地水系分布及土司制度密切相關。
四、其他引申含義
- 文學意象與象征
部分詩詞(如姚燮詩句“趁妾水西船”)将“水西”作為送别場景的意象;另有少數文獻提及“水西”為花名,但用例較少,權威性待考。
該詞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含義,地理方位與古寺名為主要用法,曆史行政區劃則具有地域特殊性。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江南通志》及貴州地方史志。
别人正在浏覽...
敗財百重背馳禀應不覩是曹社之謀遞遞迢迢鬥機飛條奮懑輔車相依高牙大纛獦蚤光緯冠事黑牛兒黑頭蟲篲篠醮拔駕頭雜劇雞蛋清極網卷巴橘實藍青官話寥唳離割陵原林于麗屬綸竿緑章美報默會抹角謀幄蟠蟉蒲弋撁強青原窮宙觑便攘敚入遷賞不踰日善名剩餘屬當屬僚四則鐵立亭軒逖聞玩手腕蝦蟇車銜棰祥物險僻枵骨行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