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等待天明。 晉 陶潛 《閑情賦》:“起攝帶以伺晨,繁霜粲於素階。”
(2).謂報曉。《文選·陸機<拟古詩>》:“譬彼伺晨鳥,揚聲當及旦。” 李善 注引《屍子》:“使雞伺晨。”《梁書·元帝紀論》:“鳳闕伺晨之功,火無内照之美。” 五代 羅隱 《讒書·說天雞》:“洎見敵,則他雞之雄也;伺晨,則他雞之先也;故謂之天雞。”
(3).辰星(水星)的别名。《太平禦覽》卷七引《天官星占》:“辰星……一名伺晨。”
“伺晨”是一個多義古漢語詞彙,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1. 等待天明
指在夜晚或淩晨時分靜候天亮。該義項出自晉代陶潛《閑情賦》:“起攝帶以伺晨,繁霜粲於素階。”,描繪了整理衣帶等待黎明的情景,暗示一種孤寂或期待的心境。
2. 報曉
特指雞鳴報曉的行為,後引申為“司晨”。如《屍子》中記載“使雞伺晨”,陸機《拟古詩》亦用“伺晨鳥”比喻報曉的禽類。此用法常見于古代詩文,強調時間提示功能。
3. 辰星(水星)的别名
古代天文學中,水星被稱為“伺晨”,見于《太平禦覽》引《天官星占》:“辰星……一名伺晨。”。這一名稱可能與水星運行規律或觀測時間相關,屬天文術語。
其他說明
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古籍或文學創作中。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太平禦覽》等文獻。
《伺晨》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早晨、黎明的意思。
《伺晨》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人”和“日”。它一共有10個筆畫。
《伺晨》的來源可追溯到先秦時期的古代漢語。這個詞是由兩個意思相近的字組成,用來形容早晨的情景。
在繁體中,伺晨的寫法相似,隻是字形上有一些細微的差異。
在古時候,伺晨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因為文字的演變,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存在一定的差别。
1. 他每天早上都會起床伺晨鍛煉身體。
2. 伺晨的時候,天空中泛起一抹紅色,讓人心情愉悅。
清晨、晨光、晨曦
早晨、黎明、清晨
傍晚、夜晚、午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