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剛柔的意思、剛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剛柔的解釋

(1).陰陽。《易·繫辭下》:“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 孔穎達 疏:“剛柔即陰陽也。”《淮南子·精神訓》:“剛柔相成,萬物乃形。” 高誘 注:“剛柔,陰陽也。”

(2).晝夜。《易·繫辭上》:“剛柔者,晝夜之象也。” 孔穎達 疏:“晝則陽日照臨,萬物生而堅剛,是晝之象也。夜則陰潤浸被,萬物而皆柔弱,是夜之象也。” 漢 揚雄 《太玄·玄摛》:“以通璇璣之統,正玉衡之平,圜方之相研,剛柔之相幹。” 範望 注:“剛柔,晝夜也。”

(3).強弱。《孫子·九地》:“剛柔皆得,地之理也。” 王晳 注:“剛柔,猶強弱也。”《西遊記》第五三回:“咬牙争勝負,切齒定剛柔。”

(4).猶寬嚴。《三國演義》第七一回:“凡為将者,當以剛柔相濟,不可徒恃其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剛柔”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剛”和“柔”兩個單字組成,其含義豐富,既涉及物理屬性,也包含哲學思想和人的性格特質。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其意思,并引用權威來源:

一、 基本含義

  1. 堅硬與柔軟(物理屬性): 指物體或材質的硬度和軟度屬性。
    • :這塊木頭剛柔適中,適合雕刻。
    • 來源:此釋義為“剛”、“柔”二字本義的直接組合,體現了事物對立統一的物理特性。詳見《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剛”(堅硬)和“柔”(柔軟)的單獨釋義。

二、 哲學與思想内涵(核心義項) 2. 陰陽哲學概念: 在中國傳統哲學(尤其是《周易》)中,“剛柔”是宇宙間兩種既對立又互補的根本屬性或力量。

三、 人的性格與行為方式 3. 性格的堅強與溫和: 指人的性格或處事态度中堅強果斷與溫和順從兩種特質。

四、 處事策略與方法 4. 手段的強硬與懷柔: 指在處理事務、解決問題或與人交往時,所采取的強硬直接或溫和迂回的不同方法。

五、 總結 “剛柔”一詞的核心在于表達兩種對立統一屬性的共存與互動。它既是描述物質世界的屬性(硬與軟),更是中國哲學中闡釋宇宙規律(陰陽、動靜)和指導人事行為(性格、策略)的重要範疇。理解“剛柔”的關鍵在于把握其“相濟”(相互配合、補充)、“相推”(相互作用、轉化)的辯證關系。

主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剛柔”是一個源自中國哲學的核心概念,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内涵,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一、哲學層面的核心含義

  1. 陰陽對立統一
    剛柔被視為陰陽的具體表現,剛屬陽、柔屬陰,兩者相互作用推動萬物變化。如《易經》提到“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強調剛柔的動态平衡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

  2. 晝夜交替象征
    古人以“剛”代指白晝的陽剛之氣,萬物堅挺;以“柔”象征夜晚的陰柔之态,萬物柔順,如《易·繫辭上》所述“剛柔者,晝夜之象也”。


二、具體應用領域

  1. 自然與器物屬性

    • 自然物中,“剛”指堅硬(如山石),“柔”指柔軟(如水流)。
    • 地理學中,山體剛硬但作用柔順(穩固高聳),水體柔順但作用剛硬(流淌不息),體現剛柔互含的特性。
  2. 個人品格與行為

    • “剛”代表剛毅、果斷,“柔”體現謙和、包容。理想人格強調剛柔并濟,如剛強而不失溫情,謙遜而不失原則。
  3. 社會治理與法律
    執政或執法時,“剛”指嚴厲手段,“柔”指寬宥政策,需根據情境調和二者,如《孫子》提到“剛柔皆得,地之理也”。


三、延伸思想與影響

“剛柔相濟”是中國傳統智慧的典型體現,強調矛盾雙方的互補與平衡。例如:


以上解析綜合了哲學經典、地理文獻及社會應用,如需更深入探讨某一方面,可參考《易經》《淮南子》等原著。

别人正在浏覽...

媕咔骜好迸箨並蒂蓮超導車逆詞犯盜心登眺短見度世惡衣粗食放番飜空凡倫風馨副産物婦人孺子改過從善宮棼鬼胡延過濾嘴古體滑脈僭樂咭啈緝緝激醒具戒墾荒客身遼隔陵殿留顔羅繡毛草紙沒肚子涅墨騎龍弄鳳七廟略勤誠騎坐埆塉趨赴沙迳上座省憲史巫說海口厮鬧俗名他爹讨債鬼銅松土溜聞婦無筭樂相宜象院襳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