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賒欠。《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高陽樂人歌》:“可憐白鼻騧,相将入酒家;無錢但共飲,畫地作交賒。”
(2).紛亂無際。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論》:“物無遁形,但或結於身,或播於事,交賒紛綸,顯昧渺漫,孰覩其際哉?” 南朝 宋 周續之 《難釋疑論》:“盈換藏於日用,交賒昧乎理緣。”
(3).遠近。參見“ 交 ”。
“交賒”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較為複雜,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賒欠
指經濟上的借貸或記賬行為,常見于古代民間交易。例如《樂府詩集·高陽樂人歌》中“畫地作交賒”一句,描繪了無錢飲酒時以賒賬方式交易的場景。
紛亂無際
形容事物複雜、無邊界的狀态。南朝宗炳在《明佛論》中用“交賒紛綸”描述世間萬物的錯綜複雜,周續之《難釋疑論》亦以“交賒昧乎理緣”表達對混沌現象的思考。
遠近(空間或人際)
此義項需結合“交”字的引申義,指空間距離或人際關系的親疏。例如“交”在古漢語中可表示接觸、往來,“交賒”由此衍生出對遠近關系的概括。
注音與結構:
使用場景:
多見于魏晉至隋唐文獻,現代漢語已罕用。研究古籍或詩詞鑒賞時需特别注意其多義性。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樂府詩集》及南朝哲學著作。
交賒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交和賒。
交這個字的部首是“親”字旁,是一個形聲字,字形表現了兩個人面對面相互交流的樣子。它的筆畫數是六畫。賒這個字的部首是“貝”字旁,也是一個形聲字,字形表現了一種往外流動的形象。它的筆畫數是七畫。
交賒這個詞來源于古代商貿活動的交易方式。交指的是進行交換,賒指的是賒購或者賒銷,即買賣方面的信用交易。在古代,商人們不像現代那樣使用現金進行交易,而是通過彼此信賴,進行賒買賒賣。
在繁體字中,“交賒”的寫法為「交賒」。
在古時候的漢字中,交字的寫法比現在多了一個“交”字旁,舊時的“交”字寫作「交交」。賒字在古代沒有太大的變化,還是寫作「賒」。
以下是關于交賒的幾個例句:
1. 他與商家交賒了幾百件貨物。
2. 這是一筆交賒買賣,可以後面付款。
組詞:交易、交換、賒賬、信用。
近義詞:授信、借貸、賒購。
反義詞:現金交易、一次性付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