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往會見。 清 方文 《金陵訪王元綽先生并題其南陔詩》:“倉皇一過晤,懷抱安得悉。”
“過晤”是一個由“過”和“晤”組成的詞語,其核心含義為“前往會見”,具體解釋如下:
結構拆分
具體含義
該詞多用于描述禮節性拜訪或短暫會面,常見于古籍或書面語境。例如清代方文詩句:“倉皇一過晤,懷抱安得悉”,表達匆忙會面、未能深談的情景。
如需進一步探讨詞源或例句,可參考清代文獻或漢語研究資料。
過晤(guò wù)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相遇、見面或會晤的意思。表示兩個或多個人之間在某個場合、時間或地點相遇、交流、見面。
過晤的部首是辶(辵),拆分成過(辶口)和晤(口日月)。過晤的總筆畫數為12畫。
過晤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鄘風·于東》中:“會矣澤晤,言采其芗。”意為“會在澤中晤面,說話觀察采摘那邊的澤芃。”由此可以看出,過晤的概念在古代已經存在。
過晤的繁體字為「過晤」。
過晤在古代的漢字寫法為「過戊」,戊是一種武器的名稱,意為戰争、艦艇等軍事活動。所以過晤在古代的寫法強調了晤面時的莊重、重要性。
1. 昨天我和朋友過晤了,一起聚餐并且聊了很多有趣的事情。
2. 他們兩人數年未曾過晤,終于在這個重要的會議上見面了。
3. 由于工作繁忙,我們一直沒有機會過晤。
過程、過去、晤談、相過晤
相見、會面、交流
失散、分别、缺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