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屍設鬯。為古浴屍之禮。《周禮·春官·大祝》:“大喪始崩,以肆鬯渳屍。” 鄭玄 注:“肆鬯,所謂陳屍設鬯也。 鄭司農 雲:‘渳屍,以鬯浴屍。’” 賈公彥 疏:“肆,陳也。渳,浴也。王喪始崩,陳屍,以鬯浴屍,取其香美雲。”
“肆鬯”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與喪葬禮儀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肆鬯”讀作sì chàng,意為陳屍設鬯。其中,“肆”指陳列、展示屍體;“鬯”是一種用黑黍和香草釀制的祭祀用酒。該詞多用于描述古代處理逝者遺體的禮儀環節。
2. 古代禮儀背景
在周代禮制中,“肆鬯”屬于浴屍之禮的一部分。具體指:
3. 延伸關聯
“肆”在古禮中常涉及喪祭場景,如“肆器”(陳屍器具)、“肆獻”(進獻犧牲與鬯酒);“鬯”作為禮器與祭品,也用于宗廟祭祀,如《周禮》記載“以肆獻祼享先王”。
“肆鬯”反映了古代對喪葬儀式的嚴謹規範,兼具清潔逝者、溝通神靈的雙重意義,是研究周代禮制的重要詞彙。
肆鬯(sì chàng)是一個表示悲傷、愁苦的詞語。它意味着情緒低落、心情糟糕。
肆鬯的拆分部首是肉(ròu)和鬯(chàng)。肉是一類漢字的部首,鬯是一個獨立的漢字。
肆鬯的筆畫數為16畫。
肆鬯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莊子·逍遙遊》中。其中有一句:“願以肆志鬯我往矣。”這一句的意思是“希望我能傾瀉我的激情和願望”。後來,人們将肆志鬯簡化成了肆鬯,表示不愉快的情緒。
肆鬯在繁體中的寫法為肆鬮。
在古代,肆鬯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保留了“肆”和“鬯”兩個字。古代文字的變化使得字形和現代稍有差異。
1. 我心情沉重,時常感到肆鬯。
2. 他失去了工作,整天愁眉苦臉,處在肆鬯的狀态中。
3. 她的離去讓我悲痛欲絕,心中充滿了肆鬯。
拆開部首、筆畫相同的字,可以組成一些詞語,如鬯香(chàng xiāng),鬯水(chàng shuǐ),肆志(sì zhì)等。
近義詞:憂郁、愁悶、沮喪、傷感。
反義詞:愉悅、快樂、幸福、歡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