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漢武故事》, 漢武帝 嘗巡幸 河東郡 ,在 汾水 樓船上與群臣宴飲,自作《秋風辭》,中有“泛樓舡兮濟 汾河 ,橫中流兮揚素波”句。後因以“橫汾”為典,用以稱頌皇帝或其作品。 唐 張說 《奉和聖制暇日與兄弟同遊興慶宮作應制》:“ 漢武 橫 汾 日, 周王 宴 鎬 年。” 明 屠隆 《綵毫記·為國薦賢》:“燕 鎬 皇恩渥,橫 汾 聖藻雄。” 蔣士超 《秋日百花洲絕句》:“欲唱橫 汾 追 漢武 ,已無十萬水犀軍。”
“橫汾”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詞源與典故
該詞出自漢武帝劉徹的《秋風辭》,其中“泛樓舡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一句,描述了漢武帝乘樓船巡遊汾河、橫渡中流的場景。這一場景因漢武帝的帝王身份而具有象征意義,後逐漸演化為對帝王功績或皇家作品的稱頌。
本義與引申義
文學引用與用例
唐代張說在《奉和聖制暇日與兄弟同遊興慶宮作應制》中寫道“漢武橫汾日,周王宴鎬年”,将漢武帝巡遊汾河與周王宴飲鎬京并列,突出帝王功業。明代屠隆的戲曲《綵毫記》亦用此典,彰顯皇家氣象。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古代詩文,現代語境中罕見。其核心用法仍圍繞“稱頌帝王”或“追憶曆史盛事”,如近代蔣士超詩句“欲唱橫汾追漢武”,借典表達對強盛時代的懷念。
辨析與補充
“橫汾”并非獨立詞彙,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例如,單純描述地理方位時,“橫”與“汾”可能分開使用,但作為典故時則特指漢武帝事迹。
總結來看,“橫汾”是通過帝王活動衍生出的文化符號,承載了曆史記憶與文學贊譽的雙重内涵。
《橫汾》是一個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題目,也是該作品主要内容的代稱。它描寫了漢代時期發生在橫汾山上的一段愛情故事。這個詞也可以表示橫掃汾水的意思。
《橫汾》這個詞拆分成兩個部分:橫(橫邊)和汾(水名)。其中,橫的部首是木,共有2筆;汾的部首是水,共有3筆。
《橫汾》這個詞最早來自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橫汾舞詞》。這首詞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詞,該詞以橫汾山上美麗的景色和一個愛情故事為背景,堪稱唐代山水詞的代表之作。
橫汾的繁體字為「橫汾」。
在古時候,橫汾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根據《康熙字典》記載,橫汾的古字形分别為「橫汾」和「橫濆」。
1. 那個作家的小說《橫汾》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橫汾山的美景吸引了無數遊客前來觀光。
1. 橫行:指某人或某事物在垂直方向上展開。 2. 汾陽:山西省的一個地級市名,地理上與橫汾山有關。 3. 渡汾:指從橫汾山附近的汾水上通過。
1. 橫掃:表示強大勢力一帆風順地通過。 2. 側柏:指着眼瞅着錯了,方面呆動之情。
縱汾:指垂直于汾水方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