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黜責的意思、黜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黜責的解釋

貶斥;責罰。《後漢書·王丹傳》:“其輕黠遊蕩廢業為患者,輒曉其父兄,使黜責之。”《舊唐書·段平仲傳》:“ 平仲 與 呂元膺 抗疏論列,請加黜責。” 明 唐順之 《廷試策一道》:“果能激濁揚清,不畏強禦者,量加旌奬;其狥私容奸,及蔽賢不舉者,量行黜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黜責(chù zé)是漢語中由“黜”與“責”構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向官職貶降與過失追懲的雙重含義。從詞源學角度分析,“黜”在《說文解字》中釋義為“貶下也”,《廣韻》标注為“丑律切”,本義指官吏的罷免或降職;“責”則源自“求也”(《說文解字》),後引申為要求、問責之意,二者組合形成對官員職務與責任的雙重處置概念。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的使用具有明确的行政語境特征。例如《資治通鑒·漢紀》載“刺史奏二千石不任職者,皆免黜責”,此處“黜責”指對不稱職官員的革職追責程式。在典章制度層面,《唐律疏議》規定“官吏犯私罪應降等者,當加黜責”,體現其作為法律術語的嚴謹性。

現代漢語中,“黜責”多用于曆史研究或公文語體,如《中國古代監察制度》中強調“禦史台通過彈劾實現黜責權”。需要注意的是,該詞屬于書面語範疇,日常交流中更常用“處分”“問責”等替代詞彙。

文獻參考來源: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校釋本)
  2. 司馬光《資治通鑒》(國家圖書館藏宋刻本)
  3. 錢大群《唐律疏議新注》(南京大學出版社)
  4. 張晉藩《中國古代監察制度史》(商務印書館學術叢書)

網絡擴展解釋

“黜責”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黜”和“責”組成,主要用于古代語境中,表示對失職或違法者的嚴厲處分。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2.曆史背景與用法

3.例句與語境

4.現代延伸

“黜責”是古代政治與吏治中的核心懲戒手段,兼具職位剝奪與責任追究的雙重意義。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案例,可參考《後漢書》《舊唐書》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扮妝報佛抱歉跋題奔衄貶晦觱剝剝比屋波流長生鐘春誦夏弦粗惡蕃援岡岑官成歸化合共黑疸訇豗弘誓嘩鬨劃槳華僑猾胥活标本蹇蹇匪躬佳日驚鸾回鳳旌信酒逸來曆不明連橇鍊銅領解流水韻流天率幸門臉牛衣對泣判冤決獄踥蹀起樓清呗青川惸鳏秋羅囚鏁仁矜濡筆折躬神京失勢廷珪頭房抟治尾句烏拉爾河先兒鹹舃小便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