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衮衣繡裳的意思、衮衣繡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衮衣繡裳的解釋

亦作“袞衣繡裳”。 1.畫有卷龍的上衣和繡有花紋的下裳。古代帝王與上公的禮服。《詩·豳風·九罭》:“我覯之子,衮衣繡裳。” 朱熹 集傳:“之子,指 周公 也。”相傳 周公 東征勝利, 成王 以上公冕服相迎。後遂用為典故。 宋 曾鞏 《與定州韓相公啟》:“ 韓侯 之鞗革金厄,暫殿方維; 周公 之衮衣綉裳,佇還鈞軸。” 清 方苞 《周公論》:“故破斧缺斨之後,衮衣繡裳駐大師於 徐 兗 之間。”亦省稱“ 衮繡 ”、“ 衮裳 ”。 宋 文天祥 《寶應道中》詩:“征袍共衮繡,夜壁一燈孤。”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設朝》:“一朵黃雲捧禦床,醒來魂夢自徬徨;中興不用親征戰,才洗塵顔看衮裳。” 劉師培 《<骈文讀本>序》:“ 五代 而降,捊類翕觀。裋褐在躬,蒙襲衮裳之名;土硎是飯,因雲雕俎可齊。”

(2).借指顯宦。 宋 沉作喆 《寓簡》卷八:“衮衣繡裳,世俗以為榮,吾不與易也。”亦省稱“ 衮繡 ”、“ 衮綉 ”。 宋 王安石 《韓忠獻挽辭》之一:“鋤耰萬裡山無盜,衮綉三朝國有儒。”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十:“令聞廣譽,常若衮繡;筆力千鈞,常若壯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衮衣繡裳”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釋:

  1. 詞源與基本含義
    該成語最早出自《詩經·豳風·九罭》:“我觏之子,衮衣繡裳。” 其中“衮衣”指古代帝王或三公(最高官職)祭祀時穿的繡有龍紋的禮服,“繡裳”則是繡有華美紋飾的下衣,合稱形容衣着極其華麗奢華,多用于描述天子或顯貴的服飾。

  2. 引申義與象征意義
    除了字面含義,該詞常被引申為顯赫地位或高官顯宦的代稱。例如宋代沈作喆《寓簡》中提到“衮衣繡裳,世俗以為榮”,即以服飾象征權貴身份。

  3. 語法用法
    在句子中多作主語、賓語或定語,用于形容人的衣着或借指身份。例如:“他身着衮衣繡裳,盡顯尊貴。”其結構為聯合式成語,感情色彩偏向褒義,但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屬于生僻成語。

  4. 文化背景
    衮衣作為古代禮制的重要部分,體現了等級制度。據《周禮》記載,衮衣的紋樣(如“十二章紋”)和材質均有嚴格規定,是身份與權力的象征。而“繡裳”則通過精細刺繡進一步強化華美感,共同構成古代服飾文化的典型符號。

  5. 現代應用
    現代語境中,該成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描述,強調衣着的華麗或借古喻今。例如:“這場盛宴的布置宛如衮衣繡裳,極盡奢華。”

“衮衣繡裳”既指古代高規格禮服,也隱喻顯貴身份,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服飾與地位關聯的典型表達。需注意其生僻性,使用時需結合具體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賬號額度使用完畢,請更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