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趁節的意思、趁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趁節的解釋

(1).隨着節拍。 南朝 梁 張率 《白紵歌》之一:“歌兒流唱聲欲清,舞女趁節體自輕。”

(2).趕往過節。 唐 皮日休 《洛中寒食》詩之二:“弄春公子正迴首,趁節行人不到家。”《大馬扁》第七回:“恰那日是八月中旬,適逢佳節,夜後家家笙管,處處絃歌,同門學生或喚花舫遊河,或到酒樓賞月,更有些告假回鄉趁節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趁節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動詞“趁”和名詞“節”組合而成,主要含義指順應或利用特定的時節、節令或節日的機會。其具體釋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理解:

一、核心釋義

  1. 順應時節(本義)

    指遵循自然規律或社會習俗,在恰當的時令進行相應的活動。

    例:農民趁節播種,确保作物生長符合農時。

    來源:《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收錄該詞,釋義為“順應時節”。

  2. 利用節日時機(引申義)

    指借助節日特有的氛圍、習俗或人群聚集的機會,達成特定目的(如慶祝、社交、商業活動等)。

    例:商家趁節促銷,推出節日限定商品。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李行健主編)指出“趁”有“利用(時間、機會)”之義,與“節”結合後強調把握節日契機。


二、用法與語境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電子版):http://www.guoxuedashi.com/kangxi/pic.php?f=dcd&p=zidian
  2.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商務印書館官網):https://www.cp.com.cn/book/7c47b7c3-1.html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學術中心):https://www.cp.com.cn/Content/2021/09-26/1530581472.html

網絡擴展解釋

“趁節”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隨着節拍
    指跟隨音樂或節奏的韻律行動,常見于古代文學描述。例如:

    南朝梁·張率《白纻歌》中提到:“舞女趁節體自輕”,描繪了舞者跟隨節拍輕盈起舞的場景。

  2. 趕往過節
    表示在特定節日期間趕赴某地參與慶祝活動。例如:

    唐代皮日休《洛中寒食》詩雲:“趁節行人不到家”,描述了行人因趕赴節日而未能歸家的情景。


二、現代引申義(作為成語)

在當代語境中,“趁節”被引申為“在特定節日或時機利用機會做某事”。例如:


三、用法與示例

  1. 古典用法:多用于詩詞,強調節奏或節日的雙重意境。
  2. 現代用法:更偏向抓住時機,如“趁節宣傳”“趁節消費”等。

四、總結

“趁節”既保留了古代“隨節拍”“趕過節”的本義,又在現代發展為強調把握時機的成語,體現了漢語詞彙的曆時演變。

别人正在浏覽...

暗謬不寤稱悲成圹丑異燈燭輝煌低徐負流瓜皮帽顧怪耗匮好聲好氣和驩烘托渲染洪胄侯者回戈接戰踡蹐隸妾麻冕貿遷馬牙香幪巾濛濛門衛免調名藩末士女強人噴水池破口大罵遷陟祈衈青敷窮交窮袴秋操拳毛取此任教膻臊身邊人沈密四通五達韬戈通明天王侯孫挽幛微嫌舞池無關宏旨五通無着郵件祥除鄉飲纖媚小百貨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