窺鼎的意思、窺鼎的詳細解釋
窺鼎的解釋
猶問鼎。謂陰謀篡國。 唐 張鷟 《朝野佥載》卷一:“ 梁王 武三思 ……果有窺鼎之志,被 鄭克 等斬之。” 明 屠隆 《綵毫記·難中相會》:“ 永王 窺鼎動幹戈,篡取忠良入網羅,軍麾要我贊謀謨。”
詞語分解
- 窺的解釋 窺 (窺) ī 從小孔、縫隙或隱蔽處偷看:窺探。窺伺。窺測。窺視。管窺蠡測(喻見識淺陋,看不清高深的道理)。 筆畫數:; 部首:穴; 筆順編號:
- 鼎的解釋 鼎 ǐ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兩耳:銅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鼎镬。 鍋:鼎罐。鼎鍋。 古代視為立國的重器,是政權的象征:鼎彜。九鼎。定鼎。問鼎。鼎祚(******)。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對峙
網絡擴展解釋
“窺鼎”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曆史典故的成語,其含義和使用場景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 核心含義:指暗中圖謀篡奪國家政權或重要權力地位,與“問鼎”含義相近。鼎在古代是象征王權和社稷的重器,因此“窺鼎”常用來比喻對最高權力的觊觎。
曆史背景
- 典故關聯:春秋時期,“問鼎中原”指楚莊王挑戰周天子權威,後世引申為對統治權的野心。“窺鼎”更進一步,強調暗中謀劃篡奪的行為。
- 文獻記載:如唐代張鷟《朝野佥載》提到梁王武三思的“窺鼎之志”,明代屠隆《綵毫記》也以“永王窺鼎動幹戈”描述叛亂,均體現其貶義色彩。
使用場景
- 批判性語境:多用于批評野心家或政變者,如“權臣窺鼎,禍亂朝綱”。
- 曆史或文學分析:讨論古代權力鬥争時,常引用此詞揭示人物動機,例如分析唐代藩鎮割據或明清皇權更疊。
補充說明
- 現代延伸:可比喻職場、商業等領域中對高位或資源的激烈争奪,但需結合具體語境使用。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禮器“鼎”的象征意義或相關曆史事件,可參考更權威的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窺鼎》是什麼意思
《窺鼎》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秘密地窺探官場權力的動态。它表示偷窺别人的權位、地位和利益,不擇手段地獲取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窺鼎》的拆分部首是從“豎”和“爪”兩個部首組合而成。其中,“豎”表示豎立,意味着直立或者秘密表露,而“爪”表示手的一部分,表示動作。整個詞義由這兩個部首組合而成。
《窺鼎》的筆畫數為14畫,分别是:“立”部4畫+“豎”部2畫+“爪”部6畫+“火”部2畫。
來源
《窺鼎》這個詞源于中國古代的曆史文獻。在古代的官場中,權力鬥争激烈,人們常常使用各種手段來了解他人的權勢和機密。這個成語由此而來。
繁體
《窺鼎》的繁體字是「窺鼎」。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窺」的形狀與今天稍有不同,其古字形是由上下兩個部分組成,上面的部分為窟,下面的部分為戊。而「鼎」的古字形與現代基本一緻,隻是筆畫稍有差異。
例句
他經常使用非法手段來窺鼎,希望獲取更多權力和利益。
組詞
窺視、窺測、窺伺。
近義詞
窺視、窺探、窺查。
反義詞
公開、透明、坦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