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四梵的意思、四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四梵的解釋

佛教語。謂色6*界四禅諸天之王。 南朝 陳 徐陵 《孝義寺碑》:“願此良因,宜資貴親。三乘竝策,四梵為賓。” 宋 黃庭堅 《題神移仁壽塔》詩:“定知四梵神通力,曾借六丁風雨摧。”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四梵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四梵是佛教術語,指四種超越世俗的清淨心境,又稱“四無量心”或“四梵住”,是修行者培養的崇高精神境界。其核心内涵源于梵語 Brahma-vihāra(梵住),意為“與梵天同住的境界”,象征無染、慈悲與平等。以下從漢語詞典及佛學典籍角度詳解:

一、基本釋義

四梵指佛教修行中四種廣大的利他心:

  1. 慈無量心(maitrī):

    願衆生得樂,以平等慈愛消除怨恨。

  2. 悲無量心(karuṇā):

    願衆生離苦,深切悲憫一切苦難。

  3. 喜無量心(muditā):

    見衆生離苦得樂而生隨喜,不存嫉妒。

  4. 舍無量心(upekṣā):

    對衆生平等無偏,不執愛憎,心住中道。

二、詞源與釋義依據

  1. 梵語源流:

    “四梵”直譯自梵語 Catur Brahma-vihāra(四梵住),見于《增一阿含經》《清淨道論》等早期經典。

  2. 漢語詞典釋義:

    據《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四梵,即四無量心……為色界梵天所修之行,故名梵住。”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釋:“四梵住是佛教倫理實踐的重要法門,貫穿大小乘教義。”

三、宗教與文化意涵

四梵被視為解脫煩惱、成就菩提的根基:

四、現代詞典收錄

《漢語大詞典》《辭源》均收錄“四梵”詞條,釋義援引佛典,強調其“超越凡俗”的梵行屬性。


參考資料來源:

  1.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1922年出版。
  2.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電子版見于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
  3. 《大正新修大藏經》相關經論(如《增一阿含經》《大智度論》)。

網絡擴展解釋

“四梵”是佛教術語,其核心含義與色界四禅的修行境界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四梵”指佛教色界四禅諸天之王,也引申為四種禅定境界(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代表修行者通過禅定達到的不同心境狀态。

二、詳細解釋

  1. 四禅層次

    • 初禅:脫離欲界煩惱,心境平和,但仍存覺觀
    • 二禅:舍棄覺觀幹擾,内心持續安定
    • 三禅:超越喜樂執着,進入微妙清淨
    • 四禅:達到舍念清淨,無苦無樂的中道境界
  2. 象征意義
    既指色界四禅天的統治者(諸天之王),也隱喻修行者通過禅定突破不同精神層次,最終實現無欲無求的終極甯靜。

三、文獻例證

南朝陳代徐陵《孝義寺碑》中“四梵為賓”,宋代黃庭堅詩句“定知四梵神通力”,均以四梵象征超越世俗的清淨境界。

四、現代應用

在佛教典籍解讀或禅修指導中,常以四禅次第作為修行參照,例如南傳佛教《清淨道論》對四禅有系統論述。

别人正在浏覽...

八川拜節百總鮑氏骢表餌避讓臣臣春愁代敍打漿當兒典田東箭鬥獰斷還歸宗笃敬放鼓泛納伐器更箭工笃枸骨勾配盥濯函問合約會射弧騎佳兒佳婦江胥柬寄薦蔣佼好激盜截獲繼而積識來儀泠泠論講馬克思恩格斯選集邈絕募兵木幹鳥栖曲伎岨崄三反四覆散閑上鋪梢頭生利樞奧水樂四陳條禁同犯讬肺腑缃荷銜索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