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箭的意思、更箭的詳細解釋
更箭的解釋
浮在刻漏水上指示時間的箭頭。 唐 杜甫 《湖城遇孟雲卿》詩:“豈知驅車復同軌,可惜刻漏隨更箭。” 宋 周邦彥 《過秦樓·夜景》詞:“人靜夜久憑闌,愁不歸眠,立殘更箭。” 元 薩都剌 《寒夜即事》詩:“枕邊漏水催更箭,城下霜風動捲蘆。”
詞語分解
- 更的解釋 更 ē 改變,改換:更正。更生(重新獲得生命,喻複興)。更衣(a.換衣服;b.婉辭,上廁所)。更定(改訂)。更疊(輪流更換)。更遞。更番。更新(舊的除去,新的建起)。更張(調節琴弦,喻變更或改革)。
- 箭的解釋 箭 à 用弓發射到遠處的兵器:弓箭。箭镞。箭頭。箭在弦上(喻事情已經到了不得不做或話已經到了不得不說的地步)。 箭能射到的距離:一箭之遙。箭步。 形容急切、迅速:歸心似箭。 筆畫數:; 部首:竹;
網絡擴展解釋
“更箭”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傳統計時工具“刻漏”中的一個部件。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更箭(拼音:gēng jiàn)指浮在刻漏水上指示時間的箭頭,是古代計時裝置的關鍵組件。它通過隨水位變化移動的箭頭标記時辰,幫助古人劃分晝夜時段(如“五更”)(、、)。
二、結構解析
- 刻漏:中國古代利用水滴流速計時的工具,由漏壺和标尺組成。
- 更箭的作用:漂浮在漏壺水面的箭頭,隨水位下降而移動,指向标尺上的刻度,顯示具體時間()。
三、文學引用
該詞常出現在古典詩詞中,例如:
- 杜甫《湖城遇孟雲卿》:“可惜刻漏隨更箭”;
- 周邦彥《過秦樓·夜景》:“立殘更箭”;
- 元薩都剌《寒夜即事》:“枕邊漏水催更箭”(、、)。
四、延伸知識
“更”讀作第一聲(gēng),此處特指夜間計時單位(一更約2小時)。現代漢語中,“更箭”已不常用,多見于古籍或詩詞賞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更箭這個詞在漢語中的意思指的是改進射箭技巧或修正箭矢的軌道。該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是“曰”和“疒”,其中“曰”表示說的聲音,“疒”表示病痛。根據筆畫數來看,這個詞總共有15劃。
更箭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射箭活動。在古時候,人們常常通過更改箭矢的形狀或調整射箭的姿勢來提高射中目标的準确度。因此,更箭一詞就是從這種活動中衍生而來的。
關于更箭在繁體字中的寫法,通常是「更箭」,沒有太大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更箭的古代寫法為「更箭」,其中更采用了上下結構,箭是由三個橫畫表示。
以下是一個關于更箭的例句:他經過不斷地更箭,終于提高了射箭的準确度。
與更箭相關的組詞有:改箭、射箭、修箭等。
與更箭近義的詞語有:改進、調整、修正等。
與更箭反義的詞語有:固守、不變、原樣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