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書信。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曾文正公挽聯》:“蓋 左公 始為 文正 所薦舉,中間以事相齟齬,不通函問者已九年矣。”
(2).用通信的方式向對方詢問。 魯迅 《書信集·緻李霁野》:“文中如有費解之處,再當函問,改正。” 魯迅 《書信集·緻黃源》:“ 陳小姐 通言地址,已函問 沉先生 ,得回信後當再通知。”
“函問”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hán wèn,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指書信
該詞可代指書面信件本身,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正式語境。例如:
清·薛福成《庸盦筆記》提到“不通函問者已九年矣”,即指雙方九年未通過書信聯繫。
用通信方式詢問
表示通過寄送信件向對方提出詢問。例如:
魯迅在書信中寫道“再當函問,改正”,即通過信件溝通以确認信息。
如需進一步了解“函”字的詳細解析(如五行、取名寓意等),可查閱起名網。
函問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通過書信方式詢問、打聽信息的意思。
函問的部首是凵(kǎn),總筆畫數為10。
函問由兩個漢字組合而成,其中“函”古代形狀如幾何中的長方形“幾”,有信函的意思;“問”表示詢問、打聽。
“函問”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函問」。
古代寫字法,例如金文、篆文中的“函問”字形繁複,變體衆多,與現代字形有所差别。
他給我寫了封函問,詢問了我最近的情況。
1. 函件(hán jiàn):指以書信形式寄送的文件。
2. 問詢(wèn xún):指詢問、打聽情況。
3. 詢問(xún wèn):指進行問題的提問以獲取信息。
詢問、問詢、打聽、查問
告知、知無不言,表示向對方提供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