亵黩的意思、亵黩的詳細解釋
亵黩的解釋
同“ 褻瀆 ”。 晉 葛洪 《抱樸子·刺驕》:“夫古人所謂通達者,謂通於道德,達於仁義耳。豈謂通乎褻黷,而達於淫邪哉!”《北齊書·王晞傳》:“爾後褻黷之好,遍於宗戚,所往留連,俾晝作夜,唯 常山 邸多無適而去。”《舊五代史·唐書·莊宗紀四》:“如聞前例,各有進獻,直貢章奏,不唯褻黷於朝廷,實且傍滋於誅斂,并宜止絶,以肅化風。”
詞語分解
- 亵的解釋 亵 (褻) è 輕慢,親近而不莊重:亵渎。亵慢。亵狎。亵辱(輕慢;使受辱沒)。亵玩。 舊指在家穿的便服,或貼身的内衣:亵服。亵衣。 污穢, * :猥亵。亵語。 筆畫數:; 部首:亠; 筆順編號:
- 黩的解釋 黩 (黷) ú 污辱,玷污:黩貨(貪財,貪污)。黩誓。 隨隨便便,濫用:黩武。黩煩。 黑:“林木為之潤黩。” 筆畫數:; 部首:黑;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亵黩"是一個漢語詞彙,屬于較為書面化的表達,其核心含義指輕慢不敬、亵渎冒犯,常用于描述對神聖、莊嚴、尊貴或應受尊重的人或事物表現出不恭敬的态度或行為。
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
字義拆解與合成義:
- 亵 (xiè):本義指貼身的衣物,引申為親近而不莊重、輕慢、不恭敬。常指對神明、尊長或莊嚴事物的冒犯行為。
- 黩 (dú):本義指污濁、玷污,引申為輕慢、不敬、濫用、亵渎。常用于指對神明或神聖事物的冒犯。
- 合成義:“亵黩”由這兩個意義相近的字組合而成,屬于同義複詞,強調對神聖、莊嚴、尊貴或應受尊重對象的不恭敬、冒犯和玷污,程度比單用“亵”或“黩”更深。
-
具體含義:
- 對神靈、宗教的冒犯:指以不虔誠、不莊重的态度或行為對待神靈、宗教場所、儀式或教義。例如:“亵黩神明”、“亵黩宗廟”。
- 對尊長、權威的輕慢:指對長輩、上級、君主或德高望重者表現出不尊重、冒犯的言行。例如:“亵黩尊長”、“亵黩聖聽”(冒犯皇帝的聽聞)。
- 對莊嚴事物的玷污:指對具有崇高、神聖、嚴肅性質的事物(如禮法、經典、誓言、聖地等)進行玷污或使其失去莊嚴性。例如:“亵黩禮法”、“亵黩經典”。
- 濫用、妄用:有時也隱含因不敬而濫用權力、地位或事物的意思。
-
使用語境:
- 該詞帶有強烈的貶義色彩,常用于書面語、古文或嚴肅的批評語境中。
- 強調行為的性質是不敬、不恭、冒犯,且對象通常是神聖、莊嚴或尊貴的。
權威性參考來源說明:
由于“亵黩”屬于相對古雅或專業的詞彙,其權威解釋主要收錄于大型曆史性漢語辭書或線上專業詞典庫中。然而,這些資源的完整訪問通常受限于版權或付費訂閱(如《漢語大詞典》、《辭源》的線上版本)。公開可自由訪問的網絡資源中,難以找到直接、詳盡且附帶穩定鍊接的權威詞條解釋(尤其符合要求的高質量來源)。因此,基于對漢語詞彙的專業理解,以上解釋綜合了古漢語常用字義、構詞法以及該詞在經典文獻中的典型用法。如需最嚴謹的出處和例證,建議查閱以下權威紙質或訂閱制數字辭書: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 《辭源》(第三版)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 大型權威線上詞典數據庫(如知網工具書庫、國學大師網等,通常需機構訂閱)
網絡擴展解釋
“亵黩”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xiè dú,與“亵渎”同義,主要包含以下含義:
1.基本釋義
- 輕視怠慢:指對人或事物表現出不尊重、輕慢的态度。例如《北齊書·王晞傳》提到“亵黩之好,遍於宗戚”,描述的是對宗族關系的輕慢行為。
- 謙稱打擾:在傳統語境中,可作為自謙用語,表示以小事冒犯或打擾對方。例如晉代葛洪在《抱樸子·刺驕》中批評“通乎亵黩,而達於淫邪”,暗指對道德規範的冒犯。
2.古籍與宗教語境中的應用
在佛教等宗教文獻中,“亵黩”強調對神聖事物的不恭敬或冒犯。例如印光大師提到“亵黩佛經,未曾得益,先獲大罪”,指隨意對待經書會招緻罪過。
3.結構與用法
- 字形結構:由上下結構的“亵”和左右結構的“黩”組成。
- 現代使用:現代漢語中更常用“亵渎”,“亵黩”多見于古籍或特定語境,需注意區分使用場景。
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或宗教相關解釋,可參考《抱樸子》《北齊書》等文獻,或查閱佛教典籍中的相關論述。
别人正在浏覽...
保胎邊愁摽賣撥鋪長立逞性子出溜催命符丹霞山彈議地藏節都布風餐水宿蜂準宓羲氏負衆高高興興隔句苟全合面街橫嶺黃茅瘴劃拳家督嘉豢近朝經途機幸絶席儁拔俊彥蝌蚪寬徇懶架連環畫流雲小詩盧秦貓冬馬蚈麼蟲納步糱酒平屋酦醅千長潛通乞火人鵲石任車省谒申豁沈牛豕訛師慕肆行無忌陶相推算頑锢文章钜公顯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