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鹘鸠的意思、鹘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鹘鸠的解釋

即鹘嘲。《詩·衛風·氓》“于嗟鳩兮,無食桑椹” 毛 傳:“鳩,鶻鳩也。” 陸玑 疏:“鶻鳩,一名班鳩,似鵓鳩而大。” 章炳麟 《新方言·釋動物》:“鶻本鶻鳩,非鴟也。”參見“ 鶻嘲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鹘鸠是漢語古籍中對一類小型猛禽的統稱,其名稱最早見于《詩經》等先秦文獻。《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隼屬,似山鵲而小,短尾,青黑色”的鳥類,主要特征為體型輕捷、飛行迅速。現代動物學研究結合《中國動物志》記錄,鹘鸠對應的物種可能包含燕隼(學名:Falco subbuteo),屬于隼形目隼科,具有鐮刀狀翅膀和流線型體型,捕食昆蟲及小型雀鳥。

從分布範圍看,《中國鳥類野外手冊》記載這類猛禽主要栖息于開闊林地,春秋季遷徙期間可見于我國華北、華東等地區。古籍《本草綱目·禽部》特别強調其“目光銳利如電,爪喙鋒利”,印證了其作為頂級捕食者的生态特征。值得關注的是,《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将部分隼科鳥類列為二級保護動物,相關保護措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有明确規定。

網絡擴展解釋

“鹘鸠”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鳥類名稱和文獻引申義兩方面解釋:

一、鳥類釋義

  1. 基本定義
    鹘鸠(拼音:gǔ jiū,部分注音為gú jiū)是一種鳥類,又名“鹘嘲”。根據《詩經·衛風·氓》的注釋,它屬于斑鸠類,體型比鵓鸠更大,後頸有黑色斑紋輪環。

  2. 文獻依據
    陸玑《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提到:“鶻鳩,一名班鳩,似鵓鳩而大。”章炳麟在《新方言》中進一步澄清其并非鸱(貓頭鷹)類。

二、引申含義

  1. 古代官職代稱
    在《左傳》中,“鹘鸠氏”被用作官職名,如“司馬”的别稱,可能與鹘鸠作為候鳥的特性(象征警覺、迅捷)有關。

  2. 注意發音與混淆
    該詞存在“鹘”(gǔ/hú)的多音現象,需結合語境區分。現代部分資料将其誤釋為“夫妻情深”的成語,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

三、總結

鹘鸠主要指代斑鸠類鳥類,常見于古代經典注釋;少數文獻中引申為官職名。建議查閱《詩經》《左傳》等原典或權威工具書(如《漢語大詞典》)進一步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被侵略者北叟失馬本固邦甯兵戈擾攘撤爛污臣子鸱夷窗飾除狼得虎得幸洞溢度慮頓悴惡字烽火相連扶光輔志感格趕鞘庋閣詭韻赫煌花崗岩頭腦虎蔔叫子勁操靖匡窘路冏卿空防嬾鈍樂虞憐我憐卿摟包沒帳得算逆渠逆邪農耕槃跚偏稱片晌樸贍前忿遷延日月漆硯桑弧蓬矢時患史論食墨授業爽惑説得着司馬門思義宋體探丸搨子停綴枉轍五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