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綜的意思、博綜的詳細解釋
博綜的解釋
亦作“ 博縱 ”。猶博通。 漢 蔡邕 《陳留太守胡公碑》:“總角入學,治《孟氏易》《歐陽尚書》《韓詩》。博綜古文,周覽篇籍,言語造次,必以經綸加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大伽藍國》:“博綜衆經,研究異論。” 明 徐渭 《自為墓志銘》:“及悔學,志又迂闊,務博綜,取經史諸家,雖瑣至稗小,妄意窮極。”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二:“﹝ 定相 ﹞博綜天文地紀,人官物典兵農水利之學,皆淹貫。”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鄭蘇年師》:“博縱羣書,規模宏遠。”
詞語分解
- 博的解釋 博 ó 多,廣,大:廣博。淵博。博學(學問廣博)。博覽。博愛。博物。 知道得多:博古。 用自己的行動獲得:博取。博得。聊博一笑。 古代的一種棋戲;後泛指賭財物:博奕。 * 。 專 筆畫數:; 部首:十
- 綜的解釋 綜 (綜) ō 總合:綜合。綜括。綜述。綜覽。綜核名實(綜合事物的名稱和實際,加以考核)。錯綜複雜。 綜 (綜) è 織布機上帶着經線上下分開形成梭口的裝置。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博綜”是一個由“博”與“綜”組合而成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詞源、曆史文獻和現代應用三方面綜合解析:
-
詞義解析
- 博:指廣博、淵博,強調知識覆蓋面廣,如“博古通今”。
- 綜:意為綜合、彙總,指對知識的整合能力,如“錯綜複雜”。
合起來,“博綜”表示既擁有廣泛的知識儲備,又能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常用于形容學識全面的人才。
-
曆史文獻中的用法
該詞多見于古代典籍,如:
- 漢蔡邕《陳留太守胡公碑》中“博綜古文”形容胡公精通古文典籍;
-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記載僧人“博綜衆經”,體現對佛經的深入掌握;
- 清代文獻中“博綜天文地紀”則指對天文地理的通曉。
-
現代語境下的延伸
當代更強調跨領域整合能力。例如“博綜衆家”可形容學者兼通多學派理論,而“博綜投資”等現代術語則體現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提示:若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來源網頁。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博綜》的意思是廣博而全面的綜合性集合。該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十”的上部分“十”和“蔔”字的下半部分“八”,共有7個筆畫。《博綜》一詞源自于中國古代的儒家經典《周易》中的蔔辭,用來表示思考問題時要廣泛涵蓋各個方面的意思。
在繁體中,博綜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博綜”這兩個字。在古代,博綜的寫法也較為簡化,常常采用類似的形狀,但和現代漢字有所差異。
以下是一些關于《博綜》的例句:
1. 這本書是一本博綜性的百科全書,包含了各個領域的知識。
2. 在這個博綜的時代,我們需要擁有多元化的思維方式。
3. 他是一位博綜型學者,不僅精通于文學,還擅長經濟學。
一些與《博綜》相關的組詞有:博聞強識、博學多才、博采衆長等。近義詞有廣博、全面、綜合等,而反義詞可以是局限、狹隘、片面等。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你的要求!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或者需要進一步解釋,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