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鹘雕的意思、鹘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鹘雕的解釋

即鹘嘲。《詩·小雅·小宛》“宛彼鳴鳩,翰飛戾天” 毛 傳:“鳴鳩,鶻鵰。” 陸德明 釋文:“鶻音骨,鵰,陟交反。 何 音彫。《字林》作鵃。雲:骨鵃,小種鳩也。《草木疏》雲:鳴鳩,班鳩也。”《左傳·昭公十七年》“鶻鳩氏,司事也” 晉 杜預 注:“鶻鳩,鶻鵰也。”參見“ 鶻嘲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鹘雕(hú diāo)為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釋義需結合單字本義及古籍用例綜合考辨。《說文解字》釋"鹘"為"隼屬",指隼科猛禽,如《本草綱目》載"鹘,鸷鳥也,能擊鸠鴿";"雕"則指大型鷹科猛禽,《爾雅》注"雕,似鷹而大,尾長翅短"。二字連用首見于宋代《埤雅》"鹘雕之屬,皆鸷擊之禽",特指具備迅猛捕獵習性的鷹隼類猛禽。清代《康熙字典》将"鹘雕"歸入"雕鹘"異體詞,釋作"鷹屬,能擒鳥雀"。現代《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條,釋義為"泛指兇猛的雕鷹類飛禽",并引《水浒傳》第五十五回"鹘雕展翅,猛虎張牙"為書證。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鹘雕”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鹘雕(拼音:hú diāo)是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一種鳥類,根據《詩經》和《左傳》注釋,其等同于“鹘嘲”,即現代所說的斑鸠類小型鳥類。古書描述其為“小種鸠”,體型較小,善飛翔。

  2. 文獻引用

    • 《詩經·小雅·小宛》提到“鳴鸠”時,毛傳注為“鹘雕”,陸德明《經典釋文》進一步解釋為“骨鵃”,并引《草木疏》稱其為“班鸠”。
    • 《左傳·昭公十七年》中“鹘鸠氏,司事也”,晉代杜預注解“鹘鸠”即“鹘雕”,表明其與古代職官制度相關聯。
  3. 讀音與異名

    • 拼音存在差異,部分典籍注音為“gǔ diāo”(如),但主流讀音為“hú diāo”。
    • 異名包括“鹘嘲”“骨鵃”等,可能與方言或不同時期命名習慣有關。

擴展說明

“鹘雕”是古代對斑鸠類鳥的别稱,多見于先秦至晉代典籍,現代已較少使用。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毛詩注疏》《左傳》等原典。

别人正在浏覽...

崩漏逼婚毖湧側出側載察允扯謊船艦爨下焦毳俗遁走封鏡攻城掠地官治國維孤寝宏傑後福換骨脫胎畫皮回音狐鼠虎鹽踐機較辨嬌媄靳財凈覺眷異渴悶孔威懶慢老瓢梁欐靈鼖嶙峋鑪薰缦裆袴罵娘漫寫木木然陪鬭平走慢步三星在戶聖經沈子使料所及手鈎順刀四履誦斥遡風瑣脞特惠關稅頽紊圖任晚婆婆下都詳敏鄉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