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闊無邊貌。 南朝 梁 江淹 《麗色賦》:“張煙霧於海際,耀光景於河渚。乘天梁而皓蕩,叫帝閽而延佇。”
“皓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皓蕩”指廣闊無邊的景象,多用于形容空間或氣象的宏大遼遠。例如南朝梁江淹《麗色賦》中“乘天梁而皓蕩”一句,描繪了乘天橋飛馳于浩渺空間的畫面。
該詞屬于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文學作品或特定修辭場景。讀音為hào dàng,注意“皓”為左右結構,“蕩”為上下結構。
若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江淹文集。
《皓蕩》是一個詞語,意思是指明亮、潔白、廣闊的樣子。通常用來形容清澈明亮的月光、清晨的陽光、寬廣的天空等。
《皓蕩》包含了兩個部首,分别是白字邊和艸字頭。它共有10畫。
《皓蕩》的來源并不是一個特定的故事或傳說,而是由漢字的原有意義和象形結構組成的。在古代,人們通過漢字的組合方式來表達特定的含義,形成了《皓蕩》這個詞語。
《皓蕩》的繁體字是「皓蕩」。在繁體中,「蕩」的上半部分将「艸」改為「艹」,而「蕩」則多了一個「草」的旁邊。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皓蕩」的字形略有不同。在古代的字形中,字的結構更加古樸,形狀更加方正,但整體的意義和表示方式與現代漢字一樣。
1. 夜晚的湖面上倒映着皓蕩的月光,宛如銀河倒懸。
2. 早晨的陽光灑滿大地,将一切都照得皓蕩清亮。
潔皓、皓亮、皓月、皓冰、蕩舟、蕩漾
明亮、潔白、光明、清澈、寬廣
昏暗、污濁、狹小、陰暗、擁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