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署议的意思、署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署议的解释

谓上书议事。因上书须署名,故称。《后汉书·袁安传》:“ 宋由 惧,遂不敢復署议,而诸卿稍自引止。”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署议”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上书议事”,即通过书面形式向君主或上级提出建议或讨论事项。以下是详细解释:

1.词义解析

2.历史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袁安传》:“宋由惧,遂不敢复署议,而诸卿稍自引止。”
(背景:东汉官员因畏惧权势,不敢在奏章上署名议事。)

3.用法特点

4.现代延伸

现代语境中,“署议”可引申为“签署协议”(如国际条约、合同等),但此用法更偏向现代汉语的复合词组合,与古义有别。

5.近义词与反义词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或相关历史背景,可参考《后汉书》等史料原文,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查字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署议(shǔ yì)的意思

署议是一个汉字词语,具有“签署批准”、“议定决定”的意思。署议常用于描述政府、机构或个人签署文件、文件、条约等。

拆分部首和笔画

署议的拆分部首是“网”(wǎng)和“言”(yán),它是一个两部首的汉字。

署议的笔画数为13画,属于较复杂的汉字。

来源和繁体

署议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和文字使用。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秦朝,当时的写法是“署議”。在繁体字中,署议的写法保持一致。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署议的写法为“署議”“書議”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写法逐渐演变为现代标准字形的“署议”。

例句

1. 根据会议的决定,他被署议为新的部长。

2. 政府署议通过了一项新法案。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署名、会议署、书面议定

近义词:签署、批准、通过

反义词:否决、拒绝、废止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