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疏逸的意思、疏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疏逸的解釋

亦作“疎逸”。1.淡泊超逸。 唐 李綽 《尚書故實》:“ 顧況 志尚疎逸,近於方外。” 南唐 李中 《江行夜泊》詩:“漁父何疏逸,扣舷歌未闌。” 宋 彭乘 《續墨客揮犀·丹青為業》:“﹝ 陳默 ﹞妙於詞翰,然疎逸,自號‘懶散翁’。”

(2).散失。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交趾號房》:“今太學前有 交趾 號房,蓋 成祖 設北監以來所以處 交趾 官生者。乃知當時各夷遣子入學之盛,而今文案疏逸,不可具考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疏逸一詞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兩個核心義項:

一、指疏遠淡泊的心性或生活狀态

《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為“疏放超逸”,常用于描述人物性情或處世态度。《辭源》釋例引明代張居正《答巡撫高鳳渚書》:“天性疏逸,不堪羁束。”此處強調個體不受世俗拘束、追求自由的精神特質。在文學作品中,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久在樊籠裡,複得返自然”的意境,可視為“疏逸”精神的典型表達(來源:《中國文學史》)。

二、指文字散失或内容疏漏

古漢語中“疏逸”亦指文獻記載的缺失或文字疏漏。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提及:“古籍傳抄,常有疏逸訛誤。”此用法多出現在考據學領域,例如蘇轼《書晁錯論》中“事有疏略,而文不備者”,即暗含此義(來源:《古代漢語詞典》)。

現代漢語中,“疏逸”的使用頻率較低,多保留于學術讨論或古典文學研究範疇。

網絡擴展解釋

“疏逸”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淡泊超逸

指人的性情或志趣淡泊灑脫,不拘泥世俗。例如:

二、散失

指事物因時間或管理不善而流失、缺失。例如:

補充說明

“疏”本義為疏通、分散(如《說文解字》:“疏,通也”),與“逸”(超脫)組合後,既體現超然心境,也引申出事物分散遺失的含義。該詞多用于古典文獻,現代使用頻率較低。

别人正在浏覽...

暗扣白颡迸泉擘藍不差什齒耋摛光丑博瞅采酬功給效揣稱村裡大鹵掉搶地火丁卯動口峯岑供斷固籍瞽瞍蒿然鴻翥回帆芔然及時行樂訣門居功自傲咀徵含商看頭兩手空空連及草聊生廪振流衍麗雅賣狗懸羊梅花樁冥強明字泥馬渡江貧褊切韻情華慶恤凄序全體三思台善罷罷休觞飲省改瘦硬碩記私覆太陽角停眠抟空忘勞尉茂溪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