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疏逸的意思、疏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疏逸的解釋

亦作“疎逸”。1.淡泊超逸。 唐 李綽 《尚書故實》:“ 顧況 志尚疎逸,近於方外。” 南唐 李中 《江行夜泊》詩:“漁父何疏逸,扣舷歌未闌。” 宋 彭乘 《續墨客揮犀·丹青為業》:“﹝ 陳默 ﹞妙於詞翰,然疎逸,自號‘懶散翁’。”

(2).散失。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交趾號房》:“今太學前有 交趾 號房,蓋 成祖 設北監以來所以處 交趾 官生者。乃知當時各夷遣子入學之盛,而今文案疏逸,不可具考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疏逸”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淡泊超逸

指人的性情或志趣淡泊灑脫,不拘泥世俗。例如:

二、散失

指事物因時間或管理不善而流失、缺失。例如:

補充說明

“疏”本義為疏通、分散(如《說文解字》:“疏,通也”),與“逸”(超脫)組合後,既體現超然心境,也引申出事物分散遺失的含義。該詞多用于古典文獻,現代使用頻率較低。

網絡擴展解釋二

疏逸

疏逸是一個漢字詞語,包含了兩個部首和六個筆畫。它的部首是疒和辶,辶是“辵”偏旁的異體字。可以拆分成兩個字:“疒”和“逸”。

疒是一個獨體字,并沒有其他組合使用。它是指人體的疾病或疾苦。辶的意思是走路,并且外形類似于“辵”,它是許多字的零散部分。

疏逸一詞來源于《周易·乾卦下》:“履霜之宮,幾見疏逸。”意為清瘦、疏離的樣子。在繁體字中,疏逸的寫法沒有變化。

在古時候,疏逸也有另一種寫法,即“疎逸”。寫法稍有不同,但意思相同。這種寫法中,“疏”多了一橫,與現代的寫法相比,形狀更加簡潔。

以下是疏逸的例句:

1. 他的性格疏逸,與人交往較少。

2. 池塘中翠竹成行,微風吹過,透着疏逸的氣息。

除了疏逸之外,還有一些與之相關的詞語:

1. 隽秀:形容人或事物清瘦而有雅緻的樣子,與疏逸有相似之處。

2. 疏懶:形容人懶散、不勤奮的性格,與疏逸有相反之義。

總之,疏逸是指清瘦、疏離的樣子。它的部首是疒和辶,它來源于《周易·乾卦下》。在繁體字中,疏逸的寫法沒有變化。在古時候,《疏逸》也可以寫作“疎逸”。相近詞語有隽秀,相反詞語有疏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