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字體瘦細而勁健。 唐 杜甫 《李潮八分小篆歌》:“ 苦縣 光和 尚骨立,書貴瘦硬方通神。” 仇兆鳌 注:“《晉書·王獻之傳》:‘字勢疏瘦,如隆冬之枯樹。’” 宋 蘇轼 《孫莘老求墨妙亭詩》:“千載筆法留 陽冰 , 杜陵 評書貴瘦硬。此論未公吾不憑,短長肥瘦各有态。” 清 沉初 《西清筆記·紀名迹》:“觀其筆力,果可謂瘦硬通神。”
(2).細瘦而堅硬。 ********* 《春之首章》詩:“亭子角上幾根瘦硬的還沒趕上春的榆枝,印在魚鱗似的天上。”
“瘦硬”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指書法或篆刻中線條纖細卻蘊含力度,呈現出骨力遒勁的美感。
文學溯源:
多用于描寫自然景物或物體的形态,如聞一多《春之首章》中“亭子角上幾根瘦硬的榆枝”,以瘦硬形容枝條的枯瘦堅硬。
該詞也偶見于文學創作,例如形容文人風骨或藝術風格(如鄭闆橋的“六分半書”被稱為“瘦硬錯落”)。需注意語境,避免與相近詞彙(如“瘦削”)混淆。
《瘦硬》一詞常用來形容人的身體或部分身體狀況,意思是指肌肉緊實而富有彈性,此種狀況下的肌肉看起來擁有一定的強度和韌性。
根據《康熙字典》,《瘦硬》的拆分部首為疒(病字旁)和石。疒部表示與疾病相關,石部則表示與硬石相關。總共的筆畫數為14畫。
《瘦硬》一詞來源于中國大陸的網絡流行語。通常被用來形容一種肌肉緊實的體态,強調肌肉的堅硬和有力。
《瘦硬》的繁體字為「瘦硬」。
根據《康熙字典》,《瘦硬》一詞古時寫作「瘦僵」,其中「僵」指的是僵硬、木讷的狀态,與現代用法略有不同。
1. 他們通過堅持鍛煉,終于練出了一身瘦硬的肌肉。
2. 運動員的身體狀态很好,看起來瘦硬而有力。
瘦弱、硬朗、瘦削
結實、強壯
肥胖、松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