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廪振的意思、廪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廪振的解釋

開倉赈濟。《三國志·魏志·劉馥傳》:“鰥寡孤獨,蒙廩振之實。”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廪振”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詞義解釋

廪振(lǐn zhèn)指開倉赈濟,即官府打開糧倉,發放糧食以救濟災民或貧困人群。該詞由兩個單字構成:

文獻例證

《三國志·魏志·劉馥傳》中記載:“鰥寡孤獨,蒙廩振之實”,意為孤寡弱勢群體得到了官府的糧食救濟。

擴展說明

  1. 古代赈災機制
    “廪振”反映了中國古代的救災制度,官府通過開倉放糧緩解饑荒或災情,屬于社會保障措施。例如漢代“常平倉”、隋唐“義倉”均為此類制度。

  2. 詞義演變

    • “振”在古漢語中還有“揮動”“奮起”等義項(如“振臂高呼”“振興”),但“廪振”中僅取“赈濟”義。
    • 現代漢語中多用“赈濟”,而“廪振”僅見于古籍。

“廪振”是古代官府開倉救濟災民的專稱,強調以糧食儲備實施救助的行為,體現了傳統社會治理中對民生問題的重視。需注意該詞已不用于現代漢語,閱讀古籍時結合上下文理解即可。

網絡擴展解釋二

《廪振》這個詞的意思

《廪振》(lǐn zhèn)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糧食數量豐富,人民饑荒問題得到解決的狀态。廪指的是古代官府倉庫裡存放糧食的地方,振指的是恢複、重振。因此,《廪振》形容糧食充足,民衆免于饑荒。

拆分部首和筆畫

《廪振》的部首是“言”和“手”,偏旁部首分别是“讠”和“扌”。它一共有12畫。

來源與繁體

《廪振》的來源可以追溯到《韓非子·幹隸》中的記載。在古代,官府會設有廪庫來儲存糧食,以備不時之需。當人民生活富裕,沒有饑荒問題時,就會說“民間廪振”。

在繁體中,《廪振》的寫法與簡體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會存在一些差異。根據史書記載,《廪振》在古代寫作“廪震”,其中“震”字的意思并無改變。

例句

1. 漢朝時期,由于高效的農業生産,廪振成為一種常态。

2. 經過政府的努力,如今不再有發生廪振的現象。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廪舍、廪員、廪粟

近義詞:豐裕、富饒、充盈

反義詞:饑荒、匮乏、貧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