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固籍的意思、固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固籍的解釋

猶故籍。記載舊制度的典籍。《戰國策·趙策二》:“國有固籍,兵有常經,變籍則亂,失經則弱。” 吳師道 補正:“固,故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固籍"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詞典中較少單獨收錄,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和用法來理解。其核心意義指整頓、固定戶籍,屬于古代社會治理的特定術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分解與核心含義

    • 固:本義指堅固、牢固,引申為使……穩固、固定、确定。
    • 籍:本義指名冊、簿冊,特指登記人口、賦稅、土地的冊籍,即戶籍。
    • 固籍:字面意思是“使戶籍穩固/固定”。其核心含義是指國家通過行政手段整頓、清理、核實和固定戶籍,确保人口、土地、賦役等信息的準确性和穩定性。這通常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管理、保障賦稅徭役征收、控制人口流動。
  2. 曆史背景與具體應用

    • 戰國時期背景:該詞多見于戰國時期法家思想及實踐的描述中,尤其與商鞅變法緊密相關。
    • 商鞅變法中的“固籍”:商鞅在秦國推行變法,其中一項重要措施就是“為田開阡陌封疆,而賦稅平。平鬥桶權衡丈尺。……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史記·商君列傳》)。這些措施包含了“固籍”的内容:
      • 整頓戶籍(“令民為什伍”):将百姓按“什伍”(五家為伍,十家為什)編制起來,登記入冊,建立嚴密的基層管理組織,便于互相監督(連坐)和征發徭役兵役。
      • 核實人口與分戶(“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強制成年男子分家立戶,增加戶數,以便更精确地掌握人口數量和結構,擴大賦稅和兵役來源。
      • 清理隱匿人口:将依附于貴族豪強的“私屬”(隱戶、奴仆)重新納入國家戶籍,直接受國家控制,成為承擔賦役的“編戶齊民”。
    • 目的:通過“固籍”,國家能夠更有效地控制人口、土地資源,保證賦稅(主要是田租、人頭稅)和徭役兵役的穩定征收,削弱貴族勢力,強化中央集權統治。
  3. 總結釋義 固籍指古代(尤其戰國時期)國家為加強統治、保證賦役來源而進行的整頓、清理、核實和固定戶籍的工作。其核心在于将人口從貴族的私人依附狀态轉變為國家直接控制的編戶齊民,建立準确、穩定的戶籍管理體系。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固籍”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需結合曆史文獻和權威資料綜合分析:

一、基本解釋

固籍(gù jí)在多數權威資料中被解釋為“故籍”,即記載舊制度的典籍。該詞出自《戰國策·趙策二》:“國有固籍,兵有常經,變籍則亂,失經則弱。” 吳師道補正:“固,故通。”

二、詞義辨析

  1. “固”與“故”通假
    古漢語中“固”常通“故”,表示“舊有的、原有的”。因此“固籍”即“故籍”,指代曆史文獻中記錄的傳統制度或法規。

  2. 與“戶籍”的差異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将其解釋為“固定戶籍”,但此說法缺乏古籍支持,可能是現代誤讀。

三、應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描述古代國家治理中的制度傳承,強調遵循傳統典籍的重要性。例如《戰國策》中通過“國有固籍”說明制度穩定對國家治理的意義。


建議:若需引用該詞,建議優先采用“故籍”含義,并标注《戰國策》等古籍來源。對“固定戶籍”的解釋需謹慎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鼇頭北門之管标語弊漏博陸不價草垡長休飯車口充腹沖人出震之君調類雕飾繁複繁文末節飛将數奇芣苢耕牛為主遭鞭杖供招搆離拐彎光施剪絶饑荒羁虜緝麻鲸骞緊鑼密鼓筋膂苛斂孔昭狂徒枯耘鱗波賣婆卯上馬纓花悶氣綿幂秘殿米突虐刑尼甫秾豔哦誦排釋泡妞搶工瞧得起巧诋識達十年讀書所到之處讨還倜踼唾餘丸髻象櫡諧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