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感覺勞苦;不知疲倦。《禮記·祭義》:“思慈愛忘勞,可謂用力矣。” 鄭玄 注:“思父母之慈愛,已而自忘己之勞苦。”《新唐書·儒學傳上·徐文遠》:“ 文遠 説經,徧舉先儒異論,分明是非,乃出新意以折衷,聽者忘勞。”
“忘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指因專注或投入某事而不感覺勞苦、不知疲倦的狀态。例如《禮記·祭義》中提到“思慈愛忘勞”,鄭玄注解為因感念父母慈愛而忘記自身辛勞。該詞多用于形容情感驅動下忽略身體疲憊的積極狀态。
現代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形容因熱愛、責任感等全身心投入的狀态,例如:“他鑽研古籍時廢寝忘食,全然忘勞。”
“忘勞”承載着傳統文化中以情克艱的價值觀,既可用于描述具體行為,也可引申為精神境界的體現。其核心在于主觀專注對客觀疲勞的超越。
《忘勞》是個成語,意思是不再勞累,放松心情或忘記煩惱。
《忘勞》的拆分部首是心字旁,意為與心相關;該詞共有13個筆畫。
《忘勞》一詞源自《詩經·小雅·鶴鳴》:“鶴鳴于九臯,聲聞于野,亦忘歸 哀。”這句詩表達了鶴在野外鳴叫的意境,形容鶴自由不受束縛,無憂無慮的生活狀态。後來引申為人們忘卻勞苦,輕松自在的心态。
繁體字為「忘勞」。
古代漢字将《忘勞》寫作「忘勞」,使用了「勹」作為左部,表示在勞動中減少勞累,放松身心。
他日常工作緊張,但在周末喜歡找一些放松的活動來忘勞。
忘懷、忘記、勞心、勞力、勞動
輕松、放松、解脫、解悶、悠然自得
辛勞、勞累、憂心、疲勞、焦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