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疏逸的意思、疏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疏逸的解释

亦作“疎逸”。1.淡泊超逸。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顾况 志尚疎逸,近於方外。” 南唐 李中 《江行夜泊》诗:“渔父何疏逸,扣舷歌未阑。”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丹青为业》:“﹝ 陈默 ﹞妙於词翰,然疎逸,自号‘懒散翁’。”

(2).散失。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交趾号房》:“今太学前有 交趾 号房,盖 成祖 设北监以来所以处 交趾 官生者。乃知当时各夷遣子入学之盛,而今文案疏逸,不可具考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疏逸一词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两个核心义项:

一、指疏远淡泊的心性或生活状态

《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为“疏放超逸”,常用于描述人物性情或处世态度。《辞源》释例引明代张居正《答巡抚高凤渚书》:“天性疏逸,不堪羁束。”此处强调个体不受世俗拘束、追求自由的精神特质。在文学作品中,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意境,可视为“疏逸”精神的典型表达(来源:《中国文学史》)。

二、指文字散失或内容疏漏

古汉语中“疏逸”亦指文献记载的缺失或文字疏漏。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提及:“古籍传抄,常有疏逸讹误。”此用法多出现在考据学领域,例如苏轼《书晁错论》中“事有疏略,而文不备者”,即暗含此义(来源:《古代汉语词典》)。

现代汉语中,“疏逸”的使用频率较低,多保留于学术讨论或古典文学研究范畴。

网络扩展解释

“疏逸”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淡泊超逸

指人的性情或志趣淡泊洒脱,不拘泥世俗。例如:

二、散失

指事物因时间或管理不善而流失、缺失。例如:

补充说明

“疏”本义为疏通、分散(如《说文解字》:“疏,通也”),与“逸”(超脱)组合后,既体现超然心境,也引申出事物分散遗失的含义。该词多用于古典文献,现代使用频率较低。

别人正在浏览...

安愈摆踪趁坊酬生日吹吹春草闯堂辞隆从窳打听短衣窄袖短状对数高尘宫砚归栧规整函夏横殃飞祸贺燕赫兹红花草后筵监抚金筭进退迍邅卷牍举善荐贤巨相空话连篇口述款表亮闇两牍篱笆陵敝乱孽马工难乎其难宁肯清神弃妻裙带风胠箧儿沙麓神藏鬼伏神龛子水伯宿吏坦牀剔犀同庚铜匦屠酤儿猥衰委宛文林郎午朝门消铄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