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鹵的意思、大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鹵的解釋

(1).古地名。在今 山西省 太原市 西南約二十五裡。《春秋·昭公元年》:“ 晉 荀吳 帥師敗 狄 於 大鹵 。” 杜預 注:“ 大鹵 , 太原 晉陽縣 。”

(2).借指 并州 。 唐 劉禹錫 《唐故相國贈司空令狐公集紀》:“始公參 大鹵 記室,以文雄於邊。”

(3).廣大的荒漠地區。《舊唐書·張仲武傳》:“ 雁門 之北,羌戎雜處,濈濈羣羊,茫茫大鹵。”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大鹵是漢語古語詞,具有地理專名與曆史典故雙重含義,具體釋義如下:


一、本義:廣袤的鹽堿地

指面積廣闊的鹹水沼澤或鹽堿荒地,特指古代山西太原一帶的地貌。

文獻依據:

《左傳·昭公元年》載:“晉中行穆子敗無終及群狄于大鹵”,杜預注:“大鹵,太原晉陽縣也。”此處“鹵”通“塷”(鹽堿地),因太原盆地多鹽澤,故以地貌特征代稱地域。

《漢書·地理志》亦印證:“太原郡,秦置……有鹽官”,佐證其地多鹽鹵資源。


二、引申義:太原的古稱

因地貌特征得名,成為山西太原地區的代稱,沿用至唐宋。

例證:

唐代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河東道》明确記載:“太原府,本大鹵之地也。”

宋代樂史《太平寰宇記》承襲此說:“晉陽,大鹵之地,今為太原府。”


三、文化意涵

作為曆史地理名詞,“大鹵”承載了中原王朝與北方部族的軍事沖突記憶(如《左傳》晉狄之戰),亦反映古代對自然環境的命名邏輯,是研究地名演變的典型個案。


參見: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大鹵”詞條
  2.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昭公元年注
  3. 班固《漢書·地理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4. 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中華書局校證本)
  5. 樂史《太平寰宇記》(中華書局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大鹵”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古地名

指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約二十五裡處(今晉源區一帶)。春秋時期,晉國将領荀吳曾在此擊敗狄人,史載《春秋·昭公元年》:“晉荀吳帥師敗狄于大鹵”。該地後屬并州(古代行政區劃),因此“大鹵”也借指并州地區,如唐代劉禹錫文中用“大鹵”代稱并州。

二、廣袤荒漠

在部分文獻中,“大鹵”被引申為廣大的荒漠地區。例如《舊唐書·張仲武傳》描述雁門以北為“茫茫大鹵”,強調其荒涼遼闊的自然特征。

三、詞源與争議

“鹵”本義為鹽鹵,但在地名語境中可能與當地地理特征相關。部分學者認為“大鹵”得名于古代該地鹽澤地貌,但此說法缺乏直接文獻佐證。


說明:現代語境中,“大鹵”主要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引用,日常使用較少。需注意與“大鹵面”(一種臊子面)區分,後者為地方飲食名稱,與本文詞義無關。

别人正在浏覽...

愛人以德逼笮布爾什維克差不多酬酢傳圭襲組淳美催熟大荔颠倒颠抵換東幸費務憤愠旱海洪溶夾打接腳壻借閲盡孝計日工疾惡如雠譏谑空尠闊禁林栖遴汰柳桮礫琇路不拾遺綠浪慮無不周沒天良暖坐排天漰澌偏災平緩青扈日出少旋神獸門史聃士胄水運縧兒笥腹司危孫武素袍陶氏梭頭水船抟搖問題烏鲗墨纖趺相妨纖健小商販校友晳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