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九隩的意思、九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九隩的解釋

謂九州之内。《國語·周語下》:“宅居九隩,合通四海。” 韋昭 注:“隩,内也。九州之内皆可宅居也。”《文選·張衡<東京賦>》:“掩觀九隩,靡地不營。” 薛綜 注:“九隩,謂九州之内也。” 南朝 宋 傅亮 《封劉裕為宋公诏》:“ 禹 迹齊軌,九隩同文。”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九隩”是古代文獻中表示地理範圍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九隩”指九州之内,即古代中國全境範圍。其中“隩”通“奧”,本義為水岸内曲處,引申為“内部”或“腹地”。該詞多用于描述王權疆域或政治文化覆蓋範圍,如《國語·周語下》記載:“宅居九隩,合通四海”,韋昭注解為“九州之内皆可宅居也”。

文獻例證:

  1. 南朝傅亮《封劉裕為宋公诏》用“九隩同文”形容政權統一;
  2. 北周庾信《宇文顯和墓志銘》以“九部可勒”(九部即九州)呼應此概念;
  3. 近代譚作民《噩夢》詩“檄九部”延續了該詞的文學化表達。

關聯概念: “九隩”與“九垓”“九畡”等詞均屬九州相關詞彙體系,但側重不同——前者強調地理核心區域,後者多指代最大疆域邊界(如“九垓”涵蓋中央至八極之地)。這類詞彙常見于政論、诏書及詠史類詩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九隩(jiǔ xù)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含義是指山高而嶺險,形容山勢險峻艱險。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第一個部首是“乙”(yǐ),第二個部首是“鬼”(gǔi)。拆分成筆畫,它一共有15個筆畫。九隩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據說它最早是出自《尚書·西伯箴》。在繁體字中,九隩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九隩這個詞的拼音是jiǔ xù。 以下是一些九隩的例句: 1. 這座山峰十分險峻,真是一座九隩。 2. 她勇敢地攀登九隩山,戰勝了困難。 3. 九隩的山路使得我們前進緩慢。 根據這個詞的意思和用法,我們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例如:高隩、峻隩、險隩等。這些詞語都可以用來形容山勢險峻或者形勢險惡的情況。相近義詞可能包括:險峻、險惡、險要等。反義詞可能包括:平坦、平緩、寬敞等。 總之,九隩是一個形容山勢險峻艱險的詞語。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