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月行疾緩合度。比喻行為規範。《文選·顔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後哀策文>》:“下節震騰,上清朓側。” 李善 注:“言後道得宜,即地安靜而月合度也……《尚書五行傳》曰:‘晦日而月見西方謂之朓;朔而月見東方謂之側匿。’ 鄭玄 曰:‘朓,猶條達也。條達,行疾貌;側匿,猶縮懦,行遲貌。’”
您查詢的“朓側”可能是“攲側”的筆誤。據現有資料,“攲側”是正确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讀音為qī cè(、均采用此發音),表示物體或姿态的傾斜狀态。如唐代杜甫詩句中“攲側風帆滿”,形容船帆被風吹斜的情景。
二、應用場景
三、與近義詞對比 不同于單純表示角度變化的“傾斜”,“攲側”更強調非對稱的偏斜狀态,常帶有古典文學色彩,現代漢語中多用于詩文描寫。
建議:若您确實想查詢“朓側”,該詞暫未見于權威辭書,可能存在拼寫誤差。
朓側(tiǎo cè)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拆分部首分别為木和貝,總共有12畫。它是由兩個部分組成,左邊的“木”表示木材,右邊的“貝”表示貝殼。
朓側一詞來源于古代寫短字的方法,當時在寫字的時候,需要用到各種木質材料,貝殼則是用來存放貴重物品的容器,朓側一詞則是用來形容東西擺放得整整齊齊而有序的樣子。
朓側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朓側」。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朓側的形狀更加簡單,整體呈方形,單詞寫法比較直接和實用。
房間整理得井井有條,擺放得朓側一絲不苟。
整齊末側、布置朓側、排列朓側、擺放朓側
整齊、有序、規整、劃一
淩亂、雜亂、混亂、錯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