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束絹帛。常用以形容女子腰肢細柔。 戰國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賦》:“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 陽城 ,迷 下蔡 。” 南朝 梁 張率 《楚王吟》:“相看重束素,唯欣争細腰。”《宣和遺事》前集:“裁雲剪霧製衫穿,束素纖腰恰一搦。”
(2).猶束帛。用作禮品。《舊五代史·晉書·鄭沅傳》:“有屬邑令,因科醵拒命,密以束素募人陰求其過,後竟停其職。人甚非之。” 宋 陶穀 《清異錄·人事》:“ 魏仁浦 長百僚,提奬 單隱巗 至列郎……而 隱巗 至,以束素贈别。”
“束素”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來源進行解析,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本義
“束素”原指一束絹帛,常用于古代文學中比喻女子腰肢細柔,如宋玉《登徒子好色賦》中“腰如束素,齒如含貝”。這一用法通過絹帛的柔軟纖細,生動刻畫了女性體态之美。
延伸場景
該意象在詩詞中頻繁出現,例如南朝張率《楚王吟》的“相看重束素,唯欣争細腰”,進一步強化了其與女性柔美形象的關聯。
行為規範
現代語境中,“束素”被解釋為成語,意為“自我約束言行,保持節制”,適用于描述個人在職場或社交中謹慎克制的态度。
命名寓意
作為名字時,“束素”蘊含自律、純潔的品德象征,如“束”代表克己,“素”象征質樸。
《束素》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約束自己的舉止言行,使之變得樸素和謙虛。
《束素》這個詞是由“⺶”和“㐄”兩個部首組成的,總共有14畫。
《束素》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魏風·丘中有且》一篇中,意思是勉勵自己要維持樸素的生活方式。
在繁體字中,《束素》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束素》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主要是在字形方面的變化。例如在金文中,字形會有一些曲線和結構上的差别。
他一直以來都堅持束素的生活方式,從不追求奢華和虛榮。
正直、廉潔、純樸、謙虛。
素養、樸實、謙遜、節制。
浮華、虛榮、炫耀、放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