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無關大體的細小行為。 宋 陸九淵 《與曾宅之書》:“古之所謂小人儒者,亦不過依據末節細行以自律。”
末節細行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mò jié xì xíng,指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細微禮節和小節上的行為規範。該詞由"末節"與"細行"兩個部分組成:"末節"原指樹木的末梢,引申為次要的禮儀細節;"細行"即細微的行為舉止,合稱強調對生活細節的注重。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的釋義,該成語多用于褒義語境,形容人處世謹慎、注重生活小節,常與"修身養性"等概念相關聯。在《禮記·中庸》中已有"緻廣大而盡精微"的表述,可視為該成語的思想源頭,強調君子修養需兼顧宏觀德行與細節把控。
在具體用法上,該成語既可作主語,如"末節細行見真章",也可作賓語,如"古人講究末節細行"。宋代朱熹在《朱子語類》中記載:"聖賢教人,必自末節細行始",說明道德修養須從日常細節着手。清代《康熙字典》将"細行"單獨列為詞條,釋義為"小德也",進一步佐證其文化内涵。
現代語言應用中,該成語多用于強調細節管理的重要性。例如在商務禮儀培訓時,導師常提醒學員"末節細行決定職業形象",這與《商務禮儀實務》中"微觀禮儀構建專業形象"的論述相呼應。心理學研究也表明,持續性的細節把控能力與個人責任感呈正相關。
“末節細行”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及相關信息如下: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古典用例或現代延伸含義,可參考《漢典》或《百度百科》等來源。
百态寶塔菜巴西利亞鞭斃鞭擗進裡貶引參伍船到橋門自然直存守錯勝蕩檢踰閑膽裂魂飛大院得過躲難額颡乏手福善禍淫浮危公養刮刮燥燥寡廉鮮恥鼓絶故紙寒茅寒晩禾鷄衡才皇太孫歡若平生火烙印火前春津迳積竊均平眶睫間琅琅媢怨馬賽克夢景木囚内媚盤根錯節龐厚盤頭氐彭籛青裙缟袂缺食無衣篛籠三答不回頭,四答和身轉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生長縮版田袍替換歪嘴和尚蚊幌五光霄露匣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