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節細行的意思、末節細行的詳細解釋
末節細行的解釋
謂無關大體的細小行為。 宋 陸九淵 《與曾宅之書》:“古之所謂小人儒者,亦不過依據末節細行以自律。”
詞語分解
- 末節的解釋 小節,細節禮之末節也,故有司掌之。;;《禮記;樂記》詳細解釋.細節,小節。《禮記·樂記》:“鋪筵席,陳尊俎,列籩豆,以升降為禮者,禮之末節也,故有司掌之。” 孔穎達 疏:“此等物所以飾禮,故雲禮之末
- 細行的解釋 .小節;小事。《書·旅獒》:“不矜細行,終累大德。” 孔 傳:“輕忽小物,積害毀大,故君子慎其微。” 三國 魏 曹丕 《與吳質書》:“觀古今文人,類不護細行,鮮能以名節自立。” 唐 李公佐 《南
網絡擴展解釋
“末節細行”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及相關信息如下:
基本釋義
- 拼音:mò jié xì xíng
- 釋義:指無關大體的細小行為或瑣碎小節。常用來形容生活中不涉及核心問題的細微舉動,如日常習慣、禮儀細節等。
出處與結構
- 典故來源:出自宋代陸九淵《與曾宅之書》:“古之所謂小人儒者,亦不過依據末節細行以自律。”
- 成語結構:聯合式,由“末節”(細微的枝節)和“細行”(瑣碎的行為)組成。
用法與場景
- 語法功能:多作主語或賓語,用于描述生活場景中的細節行為。
- 使用示例:
- “我們需注意末節細行,但不必過分拘謹。”
- 陸九淵借該詞批評隻注重小節而忽視大義的行為。
感情色彩
- 中性偏貶:原典中暗含對“過度關注瑣事”的批評,但現代也可用于強調細節的重要性(需結合語境)。
補充說明
- 近義詞:細枝末節、繁文缛節
- 反義詞:大行大節、舉足輕重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古典用例或現代延伸含義,可參考《漢典》或《百度百科》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末節細行的意思
末節細行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最後一節細小的步伐。它用來形容人在行走或行動時,做得非常小心謹慎,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拆分部首和筆畫
末節細行的拆分部首是木,筆畫數為16劃。
來源
《末節細行》一詞最早出現在《春秋公羊傳·宣公元年》:“去驕也忏。”(去掉矯飾,謙卑修身)這句話後來被解釋為指人行走時需小心謹慎,不敢有絲毫大意。
繁體
末節細行(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末節細行的寫法稍有不同。其中,“末”字的上面有一個“⺧”字部分,表示參考線;“行”字的下面有一個“⻍”字部分,也表示參考線。
例句
1. 他在處理問題時總是末節細行,細心而嚴謹。
2. 這個機器操作起來要特别小心,要末節細行,否則很容易出錯。
組詞
細心、謹慎、小心、仔細
近義詞
小心翼翼、慎重、留心
反義詞
大步流星、輕舉妄動、魯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